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家奴世界观之该死 > 第18章

第18章(2 / 2)

“父皇,彻查流言之事,还望父皇三思。”

赵赫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太子撩了衣袍跪拜道

“流言本是茶余饭后的无稽之谈,父皇下令彻查,官吏不敢不尽心竭力,可重刑之下难免屈打成招,枉死者众多。

而今长安百姓邻里之间不敢相互言语。儿臣不忍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更不忍父皇的千秋圣明蒙尘半分”

赵赫眼里的不悦越发深刻起来,徐徐垂问道

“你说这么多,不过是觉得朕小题大做,残暴不仁?”

“儿臣不敢!”

“朕的百姓,倒是劳驾太子心疼了”

这话一出,楚珏都出了一身冷汗,分明是责怪太子有篡位之嫌。

太子跪伏在地上,却如青松不弯不折。

“儿臣是您的儿子,不敢不孝,不敢阿意曲从陷父皇于不义!

儿臣是太子,受天下百姓奉养,不敢不忧其民!”

“天下是朕的天下!百姓是朕的百姓!朕没死,还轮不到你来担忧!”

“儿臣并非——”

“退下!”

赵桓望向赵赫的眼中是畏惧,是不甘,更是不得志的怅然。

可是他的父亲是皇帝,他忤逆不得半分。

“是,儿臣告退”

虽然知道太子从陛下这里离开时常常闷闷不乐,可是谁人也没见过父子二人竟然如此剑拔弩张。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皇位从来是父死子继。皇帝与太子的权利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直到一人死亡,方才休止。

皇帝与太子间的嫌隙,永远都不可抹平——只是,这道理没人敢点破给太子听。而太子良善,只觉得自己不得父皇宠爱,楚珏觉得太子殿下当真是个可怜人。

楚珏也不敢同赵赫劝说“太子讲得也有理”,只是用手轻轻的安抚着赵赫的后背,稍作舒缓。过了许久,赵赫才说道

“太子的性子良善有余,狠戾不足”

“良善不是好事么?”

“可他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岂不闻积毁销骨,众口铄金!这场流言若是不了了之,会寒了萧林的的心,一个萧林比一万个百姓都重要!”

一个萧林比一万个百姓都重要——这话让楚珏听得不寒而栗,对于赵赫而言,天下人皆为棋子,不过是有些用来厮杀,有些用来牺牲......有些用来玩乐。

楚珏声音软软的哄着赵赫道

“太子殿下只是年纪小,不懂您的深谋远虑,可虎父无犬子,殿下聪慧,您好生教导便是了~”

“哼,太子的师傅们难道没在教么,何须朕来教导”

“他们教也只是纸上谈兵,您是圣君,没人会比您教导的更好”

“你想要朕教他如何做皇帝?”

“嗯”

赵赫突然嗤笑了一声,实在是觉得这话有些好笑

“你是真傻还是假傻?”

看着楚珏颇为无辜的一双眼睛,赵赫摇了摇头

“看来是真傻。”

他当年可是兵变夺了他父皇的权,诛杀了当初刚刚册封为太子的大哥,才坐上了这皇位。

他能教什么?难道要教赵桓夺自己的权么!

赵桓性子温良,不像赵赫,赵赫同他谈话简直是“对牛弹琴”,话不投机。

可是赵桓的性子若真的肖似赵赫,恐怕也是赵赫万万不能容忍的。

第30章长安乱(上)

几日后,昭德殿上,赵赫成为数十弓箭手的众矢之的之时,不得不承认——命运是一个锱铢必较的小人,曾经他做的种种,而今悉数奉还。

赵赫与他的父皇兵变夺位,为此,他不许赵桓染指军事。可也没挡住了这报应循环,被自己的儿子逼宫。

赵桓言行举止再不像他,也是他的儿子。

赵桓被师傅们教得再良善,也是流着他的血。

“父皇若是舍得萧林,儿臣不至于被逼到今日地步!”

“儿臣不想这样,可父皇若对流言就是不肯罢休,儿臣怕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您一定会为了萧林杀了儿臣吧,毕竟从小到大是他得了千般您的宠爱,我想了无数次,如果没有他,您会不会也能爱我一点?”

“父皇,儿臣不想死在您手下,也不想登基之后还活在萧林的阴影下,只能做个傀儡天子!”

“儿臣不想逼宫,可父皇待萧林太好了,儿臣是不想大昭日后落入权臣之手!!”

“您只要下诏赐死萧林,交了传国玉玺,儿臣让您活!尊您为太上皇,享人间富贵!”

看着赵桓一边哭,一边椎心泣血的种种说辞,赵赫觉得,这孩子还是和自己不大像——

他当年兵变的时候,没和父皇哭诉“你的江山大半都是我打下来的,你凭什么给大哥”,也不曾辩解“我不想兵变,皆是父皇逼得”,也没求他父皇交了传国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