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遥遥 > 遥遥 第49节

遥遥 第49节(2 / 2)

邮局里人满为患,更为壮观的是那几面贴满了明信片的墙。许多游客会不辞辛苦来到这里,只为在距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寄出一封永远不会被开启的信。

层层叠叠的信纸和明信片,密密麻麻的字,底下的没来得及褪色泛黄,便有新的贴上。思念在这里流动,汇聚。

张若瑶找了支笔,坐在角落安安静静写。

有两个学生模样的女孩恰好坐在她旁边,也在落笔,其中一个女孩一边写,眼泪一边不停地往纸上掉,开玩笑说:“有时候真想告诉自己,不要再搞这些形式主义了。”

另外一个女孩回答她:“相信就会成真。”

......

答案之二,是和刘紫君一起去了珠峰大本营,看星星。

这是刘紫君提议的,她想看看地理书上出现过的风景,然后给静谧广阔的星空拍下照片,并配上那句怪俗气却无比应景的朋友圈文案:“世界这本书,我又翻了一页。”

多么少年气。

朋友圈之外,实际情况其实就艰苦很多了,毕竟海拔太高了,还是需要常备氧气,而且低温,住宿条件有限。

但刘

紫君太兴奋了,这简直就是她幻想中的毕业旅行!一模一样!和一群天南海北素不相识的人,围着火,唱着歌。为了照顾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大家唱的都是老歌,还有人挥着国旗,扯着嗓子唱《我爱你中国》,结果半首没唱完,就要躺回去吸氧。

张若瑶不爱凑热闹,放刘紫君去玩,她在外围,抬起头,被闪烁繁星吸引,然后便挪不开眼。

她在想,高原上的星星,和她在店里,透过二楼小窗看到的星星,是一样的吗?

此时此刻的星星,和她十六岁时抬头望见的星星,是同一批吗?

这些星星也让她想起了不久前,她负气骑车去公园,闻辽追过来,他们在花坛边坐着,看人跳广场舞健身操时的那番对话。

她站在唯物主义和生物层面来解释死亡,说死亡就是结束。

但闻辽反驳她。

他说,如你所讲,人既然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人死后,便犹如落叶归根,成为这个世界新的养分。如此说来,生与死,本质就是一场物质转化。

离开的人,终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亿万年前的星星,四季环游的季风,不断交汇的江河湖海......这是科学的轮回观,这便是灵魂的重逢。

风动经幡,猎猎作响。

张若瑶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之上,仰头看浩瀚星辰,无边无际,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你好呀,老爸,老妈。

我寄的明信片,收到了吗?哪一颗星星是你们呢?

我真的,很想念你们。

......

满天繁星之下,是寻寻觅觅的稠人广众。

一颗星,便是一个人。

偌大红尘,宽广天地,我们终有机会再见的吧?又或许,我们早已见过了。

第43章卌三与痛苦共生

当张若瑶把自己在旅行中千头万绪的思考告诉闻辽的时候,顺便夸赞了一下他:“我现在认同楼长对你的评价了。”

“评价我啥?”

张若瑶模仿楼长大妈的语气:“小闻呐~性格好~是个透亮的人儿呐~”

其实她还想说,闻辽是既敏感,又通透,这看着相反的两道特质在身上同时出现,就很难得。

闻辽说那是,我好处多着呢,从小就智慧。小时候看《雪孩子》动画片,幼儿园孩子都哭了,但后来老师讲,雪孩子无非是融化成了雪,后又变成云,云又变成雪,这么想想,雪孩子年年都回来。他慢慢就不哭了,然后还帮着老师劝慰其他的小朋友止住哭声,不然午饭乱套了。

张若瑶往仓库搬货:“你幼儿园总因为挑食挨骂。”

闻辽接过她手里的箱子:“我没有。”

“你有。”

“你记错了,我不像你,我从来就不挑食。”

闻辽记事儿早,清清楚楚记得他幼儿园时发生的每一件事,连他前座的小男孩姓甚名谁都还有印象呢......想着想着忽然把箱子一放:“张若瑶!咱俩根本就不在同一个幼儿园!”

隔着半扇仓库小门,张若瑶在里大笑。

......

晚上,他们一起看了一部电影。

张若瑶之前看过那么多有关生死讨论的作品,也想给闻辽看看,主要是想听听这位透亮的人儿有哪些和她不一样的观点。两颗脑袋挤在电脑屏幕前,选的的是一部瑞典的老片子,讲的是一位小镇生活的独居老人的故事,妻子去世,无儿无女,老人多年都处在无尽的孤独里。当他终于决定结束生命,却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打乱他的计划。

他很讨厌小镇里乱哄哄的孩子们,讨厌那对刚搬来的总闯祸的邻居夫妻,但又不得不承认,他的无聊生活由这些人和事填满。它们驱散了他一部分孤独。

俩人对着屏幕一边看一边哭,闻辽一开始还顾及形象,张若瑶先起身去拿纸抽,狠狠擤鼻涕,再把纸抽扔给他。

然后他就大大方方地抽几张擦眼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