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现在能认识很多字了,很多书可以独立阅读了。他兴趣很广,亚宁也没想揠苗助长,让他早早的上一年级或是跳级什么的。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即使天赋比较好,也不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康康喜欢探索新的事物,兴趣广泛,那就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就像他和师爷爷学习中医一样。
如果他的生活被考试和紧张的课本学习占满,就没有太多时间去涉猎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样就得压榨玩耍的时间,亚宁可不想康康的童年只有学习。童年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日子在亚宁悠闲带娃和周自强每天忙的脚打后脑勺的对比下溜走。
“亚宁,亚宁……”
罗兰风风火火的跑进来,大声的喊着。
“怎么了,捡到金子了?”
“哎呀,有急事和你说。丁二去运货回来,碰见两处卖房子的,我们想让你帮着参考一下。”
自从小店开业以后,罗兰和丁二就努力挣钱,想早点买上房子,把老家的孩子和父母接过来。
别说,七月份开始,丁二就开始接泥瓦匠的活了,有时也接些简单的木工活,一个月下来,能挣着百八十块,两人高兴坏了。
而小店的生意也不错,七八月份,地里的黄豆鼓粒了,亚宁建议他们收一些青毛豆,做成下酒菜,应该很好卖。后世的烧烤摊,毛豆也占了一席之地的。
刚开始还没人卖,黄豆还没熟,现在往下摘,那不是败家吗?后来,还是给小店送货的年轻人看到了商机,把自己种的几亩黄豆,挑好的往下摘了卖青毛豆了。
大伙被多年来固有的思维框住了,没反应过来。
秋天,一斤黄豆卖多少钱,现在青的带皮的毛豆卖的价钱和秋天的豆粒一样的价格,傻子都知道怎么卖挣钱了。
亚宁提供的煮毛豆的方子,把周围的大老爷们招来了,下班了,买上一斤水煮毛豆,就上二两小酒,美死了。不仅卖煮好的,也买生的。
小小粮油店的净利润能达到每个月一千块钱左右,这是亚宁都没想到的,本来想帮一下罗兰的,结果自己也跟着挣了不少。
说起小店的名字,他们想了很长时间都不满意,后来爷爷说。这店不大,小小的,就叫小小粮油店得了,名字,就这么草率的定下来了。
现在,罗兰她们手里攒下不少钱。但是房源有限,很难碰到合适的房子,看了好久,都没有合适的。
“在哪找到的?什么样的房子?”
“在丁二去运货的途中,那有一片工厂区,有很多自建房,好像是哪个工厂要分房了,家里想要厂里的房子,就想把自家的卖了,还有一个,是要调到外地工作,想卖房。”
亚宁后世的时候没出过东三省,自然也没去过首都,真不知道几环几环的位置,就知道原来的郊区后来都开发成了市区。
她们学校这边后世好像也很繁华的,那离这不远的郊区,将来也不会差的,有升值的空间。
“房子怎么样,多大平的,附近有没有学校什么的?”
“大的那个占地两三百平,小的那个占地也有一百平,价格不低。大的那个要价八千,小的那个要价四千,小的那个新一些。”
听起来不错,具体的,得实地考察一下。
“你们属意哪个?”
“我们想买那个小的,三间房还带厢房,我爸妈过来也能住的下。”
“钱够吗,不够我手里有,你知道的,别客气。”
“买小的够了,我们想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多大碗就吃多少饭,不急,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能都依赖你,你都帮我们铺好路了。”
“那也行,明天让周自强和我们一起去看看,我对这也不熟。”
自从考上大学以后,亚宁过得忙忙碌碌,上学,生娃,养娃,没时间去四处看看,活动范围就在家和学校了。
约好了明天一起去看房子,罗兰又跑回前面,现在买货的人不少。
晚上。亚宁和周自强说了这件事,周自强说真巧,他明天休息。
“去看看。要是不错,我想买那个大的。”
“咱们也买,家里还有一处房子租出去了,那么多房子住的过来吗?”
“哥,你想啊,现在知青回城了,以后人口会越来越多,房子会越来越值钱,买了也不会亏,就当投资了,以后我就当个收租婆,吃喝不愁。”
“行,未来的包租婆,睡觉吧,明天还得看你喜欢的房子去呢。”
“嗯,你以后就跟着姐混,包你吃香的喝辣的,小伙子,好好表现,有前途。”
“越说越来劲了,我看看得怎么表现才能吃香的喝辣的。”
“呵呵……”
被压倒的王亚宁,呵呵的笑个不停,还不敢大声,怕把两个小的吵醒。
“明年暖和了,把他两放外屋谁去,像康康那时候似的。”
周自强忍了忍,啥也不能干,孩子都是来讨债的。
亚宁躲在被窝里呵呵的笑,自己玩出来的火,自己憋着吧!
第163章房子买了
第二天,吃完早饭,罗兰把小店托给柳姐照看一下,自己和亚宁她们一起去看房子,如果合适,就买下来。
四个人骑着两辆自行车,在这冰天雪地里艰难前行,要不是为了实现包租婆的愿望,亚宁打死也不会在这天气出门,还是坐在自行车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