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珍看着李泽那情意绵绵的眼神太明显了些。
最有趣的是,李泽似乎并不喜欢这个表妹,反而对着自己时会目光闪烁,满面通红……
主院的一场闹剧最后甚至惊动了老夫人和永定侯。
顾瑾没在当场,只后来听青玉说,顾珍被顾元启拉去祠堂打了手板,还罚跪了整整一晚。
那一晚上,老夫人和李氏在祠堂外面哭,顾珍在里面哭,偏偏门前守着顾元启这么个铁面无私的青天大老爷,愣是叫李氏找不到机会偷偷将顾珍放出来。
听闻有看守家祠的小厮描述,三个女人的哭声此起彼伏,宛若鬼嚎。
之后的几天,老夫人便悄无声息的病了,免了各房的请安,李氏也派人来芷汀院传话,说是身子不爽利,想要静养几日,不用顾瑾过去了。
顾瑾乐得清闲,安心的窝在自己的小院里。
直到再见李氏和顾珍时,已到了宜惠大长公主寿宴这日。
顾瑾换上了一身胭红的广袖长裙,腰束玉带,外罩一层对襟素色纱衣,墨缎般的发丝重重挽起,其间斜插着两根珠蕊梅花发钗,面上略施粉黛,朱唇轻点,整个人看起来明艳而又不失端庄。
这样的打扮,就算对她颇有不喜的李氏见了,也没法昧著良心说句难看。
想着大女儿的叮嘱,李氏难得地对着她夸赞道:“这可真是好看!等回头叔母再给你多做两身颜色鲜亮的衣裳,以后有你这么个水灵漂亮的侄女儿陪着我四处赴宴,可是旁的人家羡慕不来的呢!”
顾瑾面色羞红:“二叔母可别夸了,您再说,我可就要当真了。”
顾珍看着她的目光仍旧是妒恨与怒火交杂,但应该是出门前被李氏告诫过,只冷哼了一声就偏过头去。
至于四房的顾瑶,她倒不好如顾珍那般嚣张,只规规矩矩的与顾瑾相互问了好。
“好了,咱们也快些出发吧。”
李氏当先上了马车,顾瑾也正要踩着脚踏上去,却被顾珍从身后拉住。这回她没有大喊大叫,但低沉的语声中却夹着一丝凶狠:“顾瑾,你别太得意!就算有大哥哥护着你,你也不过是个寄人篱下的可怜虫罢了!我母亲早晚都能收拾了你!”
“寄人篱下?”顾瑾侧过头去看她“三妹妹怕是忘了,二叔父的爵位是从哪里拣来的。”
第13章武氏的嫌弃
“只跪了一夜的祠堂就疯癫了么?因着三妹妹,姐姐我可是那里的常客呢……
也是三妹妹跪的太少,怕是没看清楚,那上面的一众牌位里,最中间的那个,就是我的父亲!”
顾瑾没再理会她,直接上了马车。
寄人篱下?
已故永定侯之女,在侯府也是寄人篱下!
这些所谓的血亲呐!躺在他父亲的功绩簿里,顶着忠烈之家的名号,享受着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却从不曾有感激,就连自己,也被视为累赘!
……
去往公主府的一路上,因着有李氏在,顾珍没再招惹顾瑾,李氏也没察觉到顾瑾满是讽刺的目光,因为怕三人失了礼数,一路都在反复的嘱咐着。
直到马车停在了长公主府门前,李氏才最后说道:“若是你们在府中私下遇到哪个皇亲贵胄,记住只远远的跪拜就是,没有传召,切莫上前惊扰!”
三人齐齐应是。
长公主府就在皇城根下,朝前望去就能看见巍峨的皇宫,以及在承天门下执守的金吾卫。
宜惠公主乃先帝元后,慈安皇后之女,与当今陛下并非同母所出。慈安皇后当年膝下无子,便抱养了低位妃嫔之子,记为嫡子,也就是当今陛下。
原本皇室嫡子的身份该尊贵无比,却不料皇帝年仅五岁时慈安皇后仙逝,先帝独宠贵妃,后来更是不顾朝中大臣反对,强立贵妃之子为太子。
姐弟二人身份尴尬,几经波折,最后被一同养在了皇帝生母,当时的宜嫔身旁。
二人一起长大,又经历了先帝晚年时期的种种劫难,情谊自是比其他兄弟姐妹深厚许多。
直到先帝崩逝,当今陛下御极,直接加封了宜惠公主为宜惠大长公主。更嫌原本的公主府规制不够,下令改建了朱雀大街上地段最好的亲王府为公主府,赐给大长公主。
这样的恩宠,在当下可谓是盛极。
因此,前朝大臣们之间私下里流传着一句话——宁得罪宗室亲王,不可冒犯宜惠大长公主。
顾瑾四人下了马车后,立时有公主府的婢女迎上前来,训练有素地引着她们往府里而去,穿过重重亭台楼阁,直将人送到摆宴的玉阙阁内。
四人来的并不算早,此时赴宴的人已经到了大半,李氏没急着跟其他夫人攀谈,看了一圈,先朝着母家嫂嫂那边去了。
李氏也是出自清贵门第,父亲为当朝左谏议大夫,长兄时任正三品通政司政使,若论实权,比之依靠荫封的侯府强了百倍。
娘家父兄得力,这也是李氏能在侯府扬眉吐气,就连老夫人都要避让她几分的原因。
“嫂嫂来的好早,怎么没见韵丫头呢?上回她来我这儿,正赶上元启回府,我也只顾着高兴了,倒是有些没顾上韵丫头。”
武氏瞥了她一眼,那天侯府的闹剧,小女儿回来可是一五一十的说了,这小姑子自己教不好女儿,今天倒知道要脸面了。
纵然心里不喜,但总不能在外面丢脸,神情只做平常道:“那丫头就是个皮猴儿,我可不耐烦带着她,便留在府里了,也省着不小心冲撞了贵人。”
话落,朝着李氏身后看去:“你倒是带的多,一连带了三个姑娘出来。”
“这不是都到了说亲的年纪么?我这个做人家叔母,伯母的也不能不管,总要带出来见见世面的。”李氏笑着叫了三人“见了人还不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