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同事聚餐,喝大了。】他想说请不要在乎自己的疯言疯语。
可是这一次,他没能等到递上来的台阶。
第39章失败
后面的三个月,他们一次也没有联系过。
谢镧养成了许多小动作,比如习惯性地去看信号有几格,再比如大刀阔斧地滑动微信界面,直到移完长长的工作信息,到那个泛着灰的头像前,然后对着它长久地发呆。
谢镧的气运直转急下,本就不多的运气被掏了个空。
外婆在世的最后一个哥哥去世了。
老头子年轻时干的砖瓦厂的活,透支身体赚钱,获得一笔可以养家的钱,却落下一身病根,终于在暮年,老天连本带利讨了回来。
老头为人刚正,遗传他们谢家祖传的执拗和高自尊,生命的最后时刻却毫无尊严地躺在病床上,连吃饭上厕所都要经他人手。
谢镧那段时间忙,回去的不多,他只记得床褥上行将就木的老人眼窝深陷,脸庞干柴,颧骨高高突起,眼睛里暗淡得一丝光也没有,话也说不出了,只会呜呜呀呀的叫。
一直照顾着他的是他的妻子,出事那天刚好在菜地里除草。人从床上摔下来的时候,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不知道他在地上痛苦地躺了多久才咽气。
小外婆自责了许久,认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他。
旁人安慰她道:“你天天把屎把尿把了大半年了,做的还不够好哇?你又没法一天到晚看着他,再说了这是个意外啊!床边还做了挡板,谁知道这么高也能翻下来。”
是啊,那么高的挡板,怎么可能是不小心摔下去的呢?
谢镧在回去的路上想了一整晚,最后得出的答案让他感觉心里像被万斤巨石压上。
他或许也曾为了身边的爱人,为了能看见膝下的子孙和美幸福在病床上苟延残喘。可是日复一日尊严的消磨,每次失禁的大小便弄脏的床单,还有爱人越来越佝偻的身子,都是压在他胸口的千钧重量。
他睁开眼睛看着这一切,却又毫无办法。
或许死亡是他能够决定的最后一件事情。
挽塘村的习俗,尸体要在家里停留三天,期间各路亲戚会来做最后的送别。
谢镧是赶着凌晨的点回来的。他到家的时候,谢嘉佑在守灵。
谢镧轻轻拍了拍谢嘉佑的肩膀,“你节哀。”谢嘉佑才是亲孙子,老头子从小看着长大的,他心里肯定更难受。
谢嘉佑轻轻拂了拂脸上的汗珠,此时正要入夏,屋子没开门,空气闷热又湿润,他苦笑了下:“前两天奶奶还跟我打电话,说他精神好了点。”
他把脸埋在手心里:“怎么会这样……”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样的死亡,只可能是自杀。但是这边葬礼的习俗是,自杀的人,子孙是不能来为他送葬的。所以他们对外只宣称是不小心摔下来的。
谢镧不会安慰人,只轻声说:“或许这是解脱,他已经去极乐世界了。那里没有病痛,他也没有中风……”
谢嘉佑的眼睛里闪着泪光,“我知道,但是我还是不能接受。”他闭了眼,好像陷入到某种回忆里,“我现在看到他瘦得没有一点肉的脸,就想起来,小时候的暑假,他干完农活扛着锄头回来,见了我就裂开嘴笑,从他胸前的兜里拿出一把用树叶子包着的浆果。”
他终于哇哇地哭了出来:“我老是嫌他摘的酸,只挑红透了的吃,他也不怪我,就捡我剩下的吃。”
谢嘉佑这时候已经工作好些年了,早已不是当年不谙世事的小伙子,几乎没有像现在这样毫无顾忌哭的时候。
等哭够了,谢嘉佑让他再去看一眼,“他就在里面,你去告个别吧。”
谢镧很怕看到尸体,尤其是亲人的尸体。恐惧的种子在幼年埋下,经过数十年的生长,哪怕再怎么去除,泥土之下仍有看不见的根须留存。
他搁着一道门槛,跪拜了三下,在心里默念:我会照顾好外婆的。
然后陪着谢嘉佑一道守夜。
办葬礼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几年前大爷爷那场葬礼谢镧还小,就帮着忙前忙后,现在他以后长大了,就和几个舅舅舅妈一起操办,虽然不是直系亲属,但也是看着长大的,和亲孙子没什么区别。
在商量葬礼名单的时候,谢镧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想起了一个人。那个人正是这些天沉浸在伤心里,才好不容易摆脱的心事。
谢嘉佑的爸爸说:“老爷子喜欢热闹,这次葬礼多请点人,以前的朋友也叫过来。”
一直沉默的谢镧开了口:“一个以前来借住过一段时间,他很喜欢的小辈要不要请?”他很少用这么多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
长辈们没懂他为什么突然提到这个,都愣了。
谢嘉佑知道,“你是说江沐吗?”他挠挠头问:“好多年没联系了,突然叫他过来会不会有点突兀?”
其他人没什么异议,舅舅做了主:“能叫的动的就都叫过来吧。”
谢镧点点头,“那我来联系他。”
夜沉如水,谢镧坐在院子的摇椅上晒月亮。屋子里透出点点灯光,还有诵读经文的声音漏出来。他的外婆年龄上去了,不再怨天尤人,只是越发信仰玄学。
实在劝不住,就只能随她去,人活着也总得有个信仰不是。
他点进那个依旧是三个月前聊天记录的聊天框里,敲敲打打了好一阵子,仔细检查了三遍没有什么错漏处才发送。
可是依旧是没有回复,葬礼上来的人很多,他一边招待客人一边留意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却始终没有出现。
或许,真的是恶心透了自己吧。谢镧苦笑了一下。
好事不会成双,祸事从不单行。他们那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出了岔子。
那年气候异常,连日的大雨淹了庄稼,也浇灭了怀着一腔热血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