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爱你,沉璧。”
李沉璧在那棵梅树下,独自坐了很久。
一直坐到明月初上,山间树梢都挂上一片清辉,他才按住终于平静下来的心,慢慢站起。
只有他一个人了。
长风山弟子上千,可师兄不在,李沉璧觉得偌大的山中,只剩下了自己一个活人。
这一夜,李沉璧没有回自己的屋子,而是径直迈进了叶霁的小院。
点亮鹤形灯,坐在那张偌大的梨木卷桌上,李沉璧漫无目的地翻看叶霁这么多年的书信手稿、临帖窗课、密麻批注的剑谱,借此缓解心里巨大的思念与失落。
看着满眼熟悉的字迹,就好像斯人还在眼前,稍微有些许安慰。
卷桌上的陈设整洁爽利,就像主人毫无赘饰、只有书架弓剑的屋子一样。除了笔架和纸墨砚外,还有几个木盒,内部施了须弥芥子的法术,远比看上去的容量大。
李沉璧把书册一一收回对应的盒子里,手背却碰到了一个邦硬的东西,伸手一抓。
他抓出了个稍小些的芥子木盒,没有上锁。里面的东西虽杂多,却码得整整齐齐。
李沉璧把里面的东西一一拿起,好奇地查看,渐渐扬起了唇角。
一大叠故旧窗课纸,临摹名家书法的笔迹抄写了许多诗文,有的则是简略地白描了几副山水。笔触虽然灵动,却未脱孩童的稚嫩,甚至还有自创的打油诗,古灵精怪。
一册长风山的入门剑谱,纸页卷起毛边,书脊有反复装订的痕迹,显然是曾拿来反复钻研,连吃饭睡觉都不释手的。
剑谱上的批注也密密麻麻,字迹不一。有些字迹和窗课出自同一人之手,笔法疏稚,却一撇一捺极为认真,李沉璧用手指抚摸它们,恍惚看见了年幼时的叶霁,握着笔正襟端坐在眼前。
一转眼,又在一副插图边瞥见了两列极小的字。稍微辨认,居然是“烦烦烦”和“难难难”,李沉璧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笑着笑着,又感到一股深深的失落与遗憾。
为什么不早些遇见师兄呢?一起长大多好。
剑谱上,还有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字迹。
一类行云流水的小行楷,李沉璧认得是出于漱尘君之手。看来漱尘君当年对年纪尚幼的爱徒颇为上心,怕他理解困难,几乎每一招剑式都在旁批注解释,行文严谨温谆,一看就是他一脉风格。
这一点,叶霁很好的从师父那里沿袭了过来,并在多年后,在李沉璧身上付诸实践。
还有一类字迹,在李沉璧看来就有些刺眼了。
那些行笔落拓的字句,虽然也是批注,却豪放不羁了很多,大多都写在林述尘的批注旁,大肆批评——
“愚人之见,甚不足取。”
“此解蠢拙,不可奉为准绳。”
有的更为过分,直接攻击林述尘那套理论从来不高明,如今拿来教徒弟更是误人子弟,让叶霁每晚来某某处找他,跟着自己学习才是正解。
李沉璧脸上始终挂着一丝冷笑,将盒子里叶霁十六岁前的文稿书册全都翻了一遍,眼中的幽冷越来越重。
那个叫纪饮霜的人,几乎在叶霁的那段人生里无处不在。
盒子里存留着过去的往来书信,其中有几封,是纪饮霜在山外游历时寄来的。
信的内容简洁干脆,却无一不在对收信人流露同一个心意:我在山外,无论遇到有趣或无趣的事,都想你若也在就好了。
李沉璧的指甲,深深掐入落款,划破纸页,将“纪饮霜”三个字拦腰切成了两半。
第65章玉雕冰铸
时序入秋,长风山一带的绵亘青峰,被几场肃杀的风一吹,虽然还是绿,却多了些暗蒙蒙的霜色。
天冷了起来,长风山附近某家酒馆的生意,就有些萧条了。
陡寒酒馆一年到头坐在雪花飘飘的结界里,招牌就是一个“冷”字。
人们从烁火流金的日头下,踏进酒馆的大门,坐在雪窗边清凉爽利地赏雪喝酒时,再燥热的心也能抚慰平静,酒馆因此名声远扬。
更何况,酒馆虽靠结界的噱头揽客,却也是有拿得出手的佳酿的——温暖甘甜的酣春酒下腹,那飘飘然如沐春风的滋味,没几人不喜欢。
但气候转凉,贪雪景图新鲜的酒客就少了许多。陡寒酒馆的生意虽然也不差,却没有春夏时高朋满座的场面了。
尤其上午,只有几个嗜酒如命的老客稀疏地坐着,因都嫌冷清寂寞,几个人互搭了几句腔,发现都是附近的散修,就拼成了一桌。
“……陈老兄在清溪谷结庐?那地方风景好哇。”一个眉毛苍灰的老者呷了口酒,“我也有意换个地方住住,不知清溪谷还有什么风水好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