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换嫁小夫郎 > 第18章

第18章(1 / 2)

赵景清心里石头落地,露出笑模样,“好,我先做给娘吃。”

林翠娥笑着道:“那我要尝尝你手艺。”

靠菜园子的侧边屋檐下,是两口水缸,里面是浸泡在鞣液中的皮毛,袁牧正拿着根棍子翻动皮子,让它泡得更均匀。

赵景清走过去,好奇地看了好一会儿,不由问:“要泡多久才行?”

袁牧早发现他了,扭头看他一眼,手上动作不停,“现在天气冷,兔子皮要七八天,狐狸皮至少半个月。”

赵景清颔首,袁牧卖皮子赚钱多,可要上山打猎,山上危险重重,还不一定能打着猎物,回来又要剥皮打理鞣制,费时费力,想多赚点全看运气。

翻完皮子,棍子靠墙放,水缸上盖上盖子,袁牧绕去厨房后洗手,赵景清亦步亦趋跟着他。

袁牧眼中闪过笑意,“干啥?”

赵景清眼巴巴望着他,“我们什么时候去定豆腐框?”

“这么着急?”袁牧问,赵景清不言语,只望着他。

袁牧笑道:“这就去,除了豆腐框还要准备什么,村里没有我们去镇上买。”

赵景清顿时开心了,掰着手指头道:“要买黄豆和胆水,还要准备过滤的帕子布,你昨儿买了米色的布,可以裁了自己缝。”

“黄豆家里有二三十斤,”袁牧道,进厨房找到那袋豆子,“你先看看能不能用。”

赵景清抓了几把检查,豆子饱满豆香浓郁,“可以用。”

袁家的锅能做八斤豆子,先做两锅就成,多的豆子今儿还能做给爹娘尝一尝。

赵景清舀两斤黄豆泡上,冬日里泡的时间更长。为了今天能让爹娘尝到他手艺,赵景清特意舀热水泡,盆放灶台上借灶堂余温烘着,能快些将豆子泡发。

村里就有木匠,姓刘,都叫他刘老匠,他木工活做得又快又好,袁牧成亲准备的新床桌椅板凳都他打的。

袁牧和赵景清上门,他正在院里锯木头,锯子扯得刺刺刺,木屑飞扬,瞧见有人来了抬头看一眼,锯子却没停。

袁牧大声说:“刘老匠,我想定做豆腐框。”

木板锯断,刘老匠直起腰把锯子放一边,问:“要几个,啥尺寸的?”

赵景清道:“要十个,一尺半长宽,一掌厚度。”

“三十文一个,”刘老匠拿木炭记下,又问:“啥时候要?”

赵景清想了想,“明天行不?”

年前集上人多,不用特意等赶集的日子去卖,模具尽快做好,就能尽快去镇上卖,多赚两天的钱。

“明天?!”刘老匠震惊,直摆手道,“有点赶,怕是不行,我手里还有其他活儿。”

袁牧道:“加急,你先做我们的,我们加钱。”

刘老匠盘算了会儿,“加五文一个,我晚上不睡都给你做出来。”

五文?袁牧不答应,“不行,加两文。”

刘老匠不同意,“四文,没得商量。”

袁牧:“就两文,你不做我到隔壁村去找木匠。”

刘老匠急道:“那三文总行了吧!”

袁牧道:“成,那三文。”

刘老匠:“……”

赵景清唇角微抿,藏着笑。

三十三文一个,十个三百三十文,袁牧爽快掏钱。

刘老匠道:“明儿天黑前给你赶出来,看着时间来取。”

“好。”

离开木匠院子,赵景清和袁牧前往袁老大家,要借用他们的石磨,年前天天要用,得先给他们打声招呼。

袁老大坐屋檐下编背篓,袁牧踏进院子和他闲话两句,袁牧直奔主题,“大伯,我想借你家石磨用几天。”

“你要用过来用,说这些。”袁老大瞅他一眼,他是小气人吗?

袁牧微笑,“我磨的豆子多,想搬回家用。年后我们定的打好了,给你送回来。”

“……”袁老大愣了下,“石头墩墩恁重,搬来搬去你不嫌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