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宣凤岐继续看户部近三年的账簿。大周这三年来天灾人祸就没断过,所以大周河南河北,以及陇西和岭南的粮食产量一直在下降。其中淮河以北和河西担负着大周粮食产量的百分之六十,这两个地方的粮食都有所下降就说明现在大周的民生艰难。
要想挽回粮食低产的局势一是要调整一下大周的赋税,自然了,这税也不是说降就降的。这得要找一个合理的名头来减赋税,之后便是找一位对粮食和全国各地农田熟悉的人去选育优质种子,这样便可拉回一半粮食产量。
正好春闱也快到了,宣凤岐到时候就把春闱命题改为论大周的农业经济,只要有人对得上,他便封那人为司农去民间选育主要的粮食种子。
农桑礼当日,谢云程仍然穿着厚重的礼服,不过这次的龙袍比上次合身多了。他跟宣凤岐去郊外的农田的时候一直扒着马车的窗户往外看,这是他当皇帝以来第一次坐着马车看着那些农田。
他记得那个时候他还太小,重活他也干不了多少,但他还是记得怎样刨开土地往里面放种子。他看到不远处青山被轻微的翠点缀着,这是因为春回大地,周围的树木都舒展开绿芽了。
宣凤岐看着谢云程饶有趣味地看着那些景致目光也忍不住随着他往外看,这个时候有一对画眉鸟经过马车旁边,谢云程还探出头看着那两只鸟儿的飞行轨迹。
宣凤岐看到他十分开心,于是便叮嘱道:陛下小心些,可千万别把身体探出去。
谢云程听到这话后又将头缩了回来,他看着穿着一身华贵玄衣的宣凤岐好奇地问:皇叔,你也会刨土吗?
宣凤岐听到这话之后眉心微动,他忍不住扶额苦笑。
岂止会刨土,他以前工作的时候天天都拿着小工具在工地上轻轻挖,等到挖出文物后要用小刷子轻轻刷去上面的尘土。总之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的,但是他觉得很开心,因为他觉得挖到能证明历史存在过的文字以及文物便是他工作的意义。
宣凤岐微微点头:会一点。
谢云程听到之后就更好奇了:哇哦!皇叔好厉害啊,那你从哪儿学的啊?
宣凤岐低头沉吟片刻:嗯在一个很远的地方,跟夫子学的。
谢云程听到这话之后闪过一丝光:以前我只听说夫子传授诗书礼乐,骑射武功,还没有听说过有教种地的夫子。
宣凤岐听到他这番话后又愣了一下,他在想怎么解释给谢云程听:额陛下,不是所有人一生来就会自己不会的东西的。比如种地来说吧,儿子从小看着父亲种田,那么他长大之后也自然而然会种田,换句话来说,父亲便是儿子的老师。但是种田的时候也有很多的事,比如到什么时候该浇水,要如何分辨杂草和麦苗,如何收割麦子等。久而久之,种地也成了一门学问,所以便有了教种地的夫子。
宣凤岐也是经过谢云程提醒才知道大周并没有系统性的传授农桑种植的书籍。至于民间种地也都是远古时候人民口耳相传,正因为如此也就没有所谓的专门教种地的夫子了。
谢云程听到这话之后点了点头:可是我大周没有这种夫子诶,那皇叔一定是来自很遥远的地方吧?
宣凤岐看着谢云程的那满脸笑意忽然僵住了。他没想到谢云程在这里给他设套呢。
宣凤岐没有慌张,他这个时候伸出双手来揉了揉谢云程的白皙的脸蛋:陛下的问题怎么这么多呀?
谢云程脸上圆圆的日子快不多了,能揉一下就少一下。
谢云程被揉着脸嘟起嘴来:我只是想知道有关于皇叔的更多。
宣凤岐听到这话之后停了下来,他放下手心平气和道:臣确实来自一个很远的地方,不过臣已经回不去了。臣是为了助陛下成就大业而来,所以陛下可以不再问这个问题了吗?
谢云程听到宣凤岐这番话后微微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宣凤岐会如此说的。但是助他成就大业这话谢云程是半句都不信的,毕竟他很清楚宣凤岐的目的,宣凤岐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自己罢了。
他原本以为还能让宣凤岐说出什么有用的事情,可是宣凤岐竟然编故事来哄他。
谢云程见问不出什么便不再继续刚才的话题,马车驶过了平坦的官道进入了坑坑洼洼的田道。谢云程被马车晃得直头晕,他都如此,那就更别提宣凤岐了。
此刻,他眼怀关切地抬头看向宣凤岐:皇叔,你还好吧?
宣凤岐没想到他都到了古代了还能体会到一次晕车的经历,他的脸色有些苍白,但他还是面露微笑对谢云程道:多谢陛下关心,臣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