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6章(1 / 2)

又怕说多了露出破绽来,赶紧转移了话题:“我之前没看到过咱们这里有卖这个的,新鲜玩意儿,说不定比糖葫芦好卖。”

赵洛川也点点头,表示附和。

朱翠兰也觉得这个主意好,没什么不同意的,扭头对着赵方初说:“这还有这么多山楂,家里白糖不够了,方初,去拿钱再买点白糖回来。”

赵方初牙疼,朱翠兰嘱咐他要少吃酸的,小孩子贪起嘴来哪还记得住嘱咐,趁人不注意偷吃了好几个。

嘴里的东西还没嚼完,听见他娘在喊他,闭着嘴嗯了一声,飞快的跑进屋里,拿着钱出门去了。

杨冬湖看朱翠兰衣服洗的差不多了,就拿了个干净的盆把衣服装好,拿到晾衣杆旁边晒起来了。

朱翠兰看冬湖主动揽了活,心里对他也是越发的满意。

看来杨老太太说的果然没错,人老实但不木讷,眼里有活,是个过日子的人。

人想通了心情就好了,朱翠兰脸上的笑也多了,起身来帮着杨冬湖一起晒衣服,对着他笑的温和:“天快晌午了,你俩也别回去了,中午就在这儿吃,省得回去再开火了,人多饭也好做。”

杨冬湖扭头去看赵洛川的反应,后者替他回答道:“行,听婶子的。”

杨冬湖看得出来朱翠兰有心想主动亲近,当然不能拂了人家的好意,于是也笑着回应了:“听婶子的,那我给婶子打下手吧。”

“嗯行呢。”

第8章挣钱

赵洛川饭才吃了一半,就被村里的人喊走了,朱翠兰给他留了放在柜子里,等他回来吃。

剩下的三个人简单吃过了饭,开始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

杨冬湖和赵方初把山楂抬到了厨房里,山楂太多,得分好几次才能做完,他们俩动作得快点,要不然天晚了,就不好卖了。

俩人做了好一会儿,才把所有的山楂的都做完,足足用了五斤白糖。

等从厨房出来的时候,朱翠兰已经不在院子里了。

“冬哥,娘不知道去哪儿了,咱们要等她回来吗?”赵方初年纪小,没有自己卖过东西,自己也拿不定主意。

杨冬湖看了看天,天已经不早了,怕要是再耽误下去,东西不好卖,便说到:“婶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呢,要不然我们先去吧,咱们不往远去,就在村子里卖,说不定等会就碰到了。”

赵方初觉得也是,便没再说什么,锁了门,和杨冬湖一起出门去了。

而朱翠兰念着赵河和赵方宇晚上就回来了,吃完饭特意去村里的屠户家买了块肉,准备晚上吃饺子。

虽然家里有两个人都能挣钱,家里也比较宽裕,但朱翠兰平时也很是节俭,饺子这种东西除了逢年过节轻易是不上桌的。

赵方宇如今年岁也大了,请媒人说亲的事耽误不得,事成了之后要花银子的地方就更多了。

赵方初虽然是个哥儿,但要想以后说个好的夫家,那嫁妆也得备的厚厚的,嫁过去才不会受委屈。

平日里能省就省点,手里攥着银子底气才能足足的。

但她今天心里高兴,手里拎着足足两斤的肉,一路上遇到了不少人,

她正脚步轻快的往家赶呢,被旁边的喊声叫停了步伐。

“呦,他翠兰婶子,怎么买这么一大块肉,这是有什么喜事啊。”

喊住她的是李桂花,是村里公认的大喇叭,谁家有点事被她知道了,能一直嚷嚷到隔壁村子里去。

朱翠兰平日里也不想和她多接触,但是现在既然碰到了,也不好一句话都不说:“他桂花婶子,在这坐着呢,这不是嘛,今儿大河和方宇回来了,我寻思着他俩干活辛苦,这好容易回来了,买点肉给他俩补补。”

李桂花只要逮住个话头,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的打听:“我听说大川娶了媳妇回来,怎么没带新媳妇出来转转?”

朱翠兰一猜就知道她会问这个,不想同她多说什么,只打岔道:“哎呀,你瞧我,这天也不早了,我不跟你说了啊,得赶紧回去做饭了,要不然赶不上趟,我们家那口子该生埋怨了,有时间来串门啊。”

说完不给李桂花说话的机会,冲她挥挥手赶紧走了。

李桂花还想问什么,见她走的快,翻着眼睛撇撇嘴,扭头冲其他人说:“你们说,这赵洛川,克死了娘又克没了爹,一辈子打光棍的命,怎么就娶上媳妇了呢。”

另一个人接嘴说到:“你们不知道啊,这还是他爹死之前就定下的亲呢,听说定的就是隔壁村的姑娘,结果娶回来变成了哥儿,两家闹得还挺不好看的。”

李桂花一听八卦就两眼放光,往那人身边一坐,咧着嘴道:“听说花了二十两呢,结果娶了个哥儿回来,白白的打了水漂,哎哎哎,你们说,赵洛川这克亲的硬命,也不知道他那媳妇能不能扛住。”

其他人一听也都笑了,几个人凑在一起,不知道又嘀咕什么去了。

现在不是农忙季节,村里的妇人没事就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唠嗑。

不过这也正好方便了杨冬湖和赵方初,俩人出了门,绕了大半个村子,遇见了几个婶子在一棵大树底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