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者中你至少要能做到一条,做不到就不免会遭到他人的嘲笑和鄙视,而在功利场上也很难有什么出头的机会。
而经过询问,他们才知道,诺顿伯爵夫人逃出监狱的事情居然不是假的,是真的,或许是为了让借口变得更真实一些,他们确实买通了狱卒,将诺顿伯爵夫人从监狱里劫掠走,他们原先是打算在广场附近放下诺顿伯爵夫人,让她在惊惶失措下去寻求女王陛下的帮助,。
但诺顿伯爵夫人除了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容易失去理智,原本就是一个果敢聪慧的女人。经过了这么一遭,她也想明白了他们的企图,她与这些人虚与委蛇,左右周旋,居然趁着他们防备疏送的时候,从马车上跳了下来跑掉了,现在她可能就躲藏在什么地方,诺顿伯爵的那些人没找到她,但只要等女王陛下发出旨意,想必她很快就会出现。
所有钦佩这位夫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有女王的旨意,诺顿伯爵夫人的清白很快就会夺回,诺顿伯爵最终的下场可能是囚禁或者是流放,毕竟在英国诬陷也是一桩大罪。至于他的那几个酒肉朋友,抱歉,他们就只有上绞刑架一路可走了,毕竟他们冲撞了女王的车驾,而其中正有一个是刺客——无论他们怎么解释自己并不知情,只是来为自己的朋友寻求一个公道,是如何的忠诚于女王陛下,如何的忠诚于这个国家,做了多少重要的工作,又是缴纳了多少惊人的税款……都没用了。
行刺君王就是毋庸置疑的叛国——虽然一下子将十来个人全都挂在绞刑架上,有点叫人触目惊心,但考虑到之前的几次刺杀,女王陛下都没受到什么伤害,而这次由此场刺杀引发的波澜的确差点让女王陛下直接上了天堂,大法官也不得不允许这头盘踞在王座上的巨龙喷泻怒火——反正也不是朝着他。
虽然在大臣们的请求下,被判处绞刑的变成了为首的三个人,其余的人全部处于苦役或是流放,但在次日的广场上摆出三个绞形架的时候,那场面还是蔚为壮观,更别说之后还有公开审判,那些罪犯立刻被送上了苦役船或是流放船,苦役船上大部分人挨不过三年,流放船上也是九死一生,之后会如何就要看他们的命运如何了。
只是在不久之后,他们又听到了一个消息,就是苦役船上的人死了。这不奇怪,他们遇到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瘟疫,这在苦役船上是常事。但被流放的那几个人居然也没能有一个人活着。问起原因,船长告诉他们说,那些罪犯想要逃走。
在英国的法律中,被判处流放的人若是逃离了流放地,必将处以死刑,这是一条沿用了好几百年的法律,大法官也无言以对。虽然他知道这肯定是女王陛下的密令,却也无可奈何。
第492章决断(4)
紧接着女王陛下还推动议院制订与御批了好几条法律,最主要的有两条——对医药行业的规范及标准和对印刷品传播行业的规范及标准。
整个伦敦乃至英国的药剂师和医生都不由得叫苦连天,可能还要加上炼金术师,总之所有能够调配药物以及储备药物的人都必须去药师协会的专门部门登记,不但要登记真实姓名和住址,还要登记现在所有的药物和药物的原材料,像是一些有毒的原材料。如曼陀罗,颠茄,夹竹桃等等,连分量和来处都要写清楚。
不过相对于这些家伙们的抱怨连连,民众们倒是对这条旨意大感欣慰。毕竟之前托法娜仙液的传说闹得整个城市沸沸扬扬,人人不安,就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毒药毒死了——现在虽然还是无法避免身边人偷偷去买毒药,但一旦发生凶案,首先调查的就会是周遭的药剂师医生和炼金术士,如果他们手中的药物或者原材料与原先登记的不符,就要遭到调查,甚至会被指认为凶手。
虽然想要完全阻止这种行为还是很难的,但如果一个人想要用投毒的方式杀死另一个人的时候,至少不会如原来那样轻松和隐秘。
至于对印刷品的管理,实际上也早就提上了日程——女王陛下早就受够了。那些大报小报小画册的胡言乱语,只是一直没能下定决心。
但这次人为的恐慌浪潮,更是让她意识到,如果不对这些印刷品予以控管,就这么她培养起来的一两只喉舌根本无法与之对抗。这次还是因为她的敌人们过于疏忽大意,只将这种手段当做了胁迫她交出手中权利的工具,又或者是她之前一直做的很好,完全符合人们对于一个完美妻子与母亲的想象,他们找不出其他的把柄,才会让这次攻击来得虽然声势浩大,却明显的后继无力。
可如果他们用了曾经对付路易十六以及王后的手段来对付她呢,她终究是一国之主,正如远东的贤者所说——以一国之力而奉一人,虽然她所有明面上的支出看起来很有节制,并不惊人,而阿尔伯特亲王也算是一个理财的能手,这几年的王室财政早已从赤字变成了颇有盈余,但若是有心人仔细考量,还是能从其中看出点问题的。
而且民众有几个是理智的呢,就像是有人宣称在法国遭到饥荒的时候,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会说:没有面包吃,为什么不吃小蛋糕呢?这条传闻被证实纯属谣言,这种话只有智障才能说得出来——但法国人就是信了。
还有据说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民不聊生的时候定制了一条三百克拉的钻石项链——后来也被证明是珠宝商人遇到了一个以王后密友身份拿走了项链的骗子(那时期的贵族们经常赊账),王后对此一无所知,但那又怎么样?这条钻石项链最终还是成为了撼动整个王权的罪魁祸首。
那些铺天盖地的小册子还是可以连篇累牍地描写她有多么的淫荡,多么的奢靡,多么的横行无忌。但让维多利亚看来,当时的路易十六和她的妻子都没有花费超过应有的一位国王和一位王后所需的花销,他们的悲惨下场,还有他们孩子与宫廷的悲惨下场,完全就是争权夺利而导致的。
法国人可以这样做,英国人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
虽然这条法律确实触动了一些人的蛋糕。一些人前来请求觐见女王陛下,希望她能够撤回这条命令,但女王陛下的意思非常坚决。她也曾经以为这样的坚决会遭到或明或暗的抵抗。但在一阵轻微的抱怨后,这条律法居然也被贯彻下去了。她感到迷惑不解,不过很快,半恶魔就告诉她,就是因为她之前毫不留情的处死了她的身边人以及囚禁了自己母亲——你以为一位君王的愤怒意味着什么?您已经登基十四年了,不是四个月。
人类都是趋利的。您的决定可能会剥夺一些人的权力,但也赋予了一些人权力。有人反对你当然也有人会支持你,他们或许已经从您这里得到了好处,又或许期望从您这里得到好处,只要您能及时给予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反馈,您会发觉能够成为一个君王,是多么幸运和惬意的一件事情。
当然,利维的存在也引起了某些人的不安,尤其是天使们,他们知道他们可能很难再获得女王的信任,但放任一个地狱的杂种在女王身边——之前的梅菲斯特都不如他得女王的欢心,他们承认这是情有可原,但……
最后承担起这份重责的还是瓦耶,他对之前的事情愧疚在心,但送走利维的时候倒是没有一点迟疑,他甚至礼貌地将半恶魔送到了肯辛顿宫的门口。
只是他一回来就看到女王陛下手持着一枚纹章,露出了相当奇特的表情。这个纹章他之前从来没有看到过,它的样式很简单,可能只有一代或是两代——纹章的图案会随着纹章主人的经历而增加,这枚纹章只有两个图案,只能看出他曾经为国王效力,是个骑士,没了。
“这是谁的纹章?”
“一个骑士,名不见经传。“”瓦耶可以感觉到女王陛下在对她说谎,只是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要为了这么一枚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纹章对他说谎,他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没有揭穿。
等到瓦耶离开后,女王陛下露出了一个惬意的笑容。
她对瓦耶说了谎,这当然不是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小贵族的纹章,那也不值得她拿在手里。
伊丽莎白一世曾经有一个秘密支持者,祂在女王的身边存在了很长时间,从她还在伦敦塔被囚禁时,直到她来到宫廷,最终成为女王陛下为止。
人们都猜测她可能是个天使或者恶魔。因为没人能够查到祂的踪迹,看见祂的面容,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类能够做到的事情。可以说,伊丽莎白一世曾经遭受过她亲生父亲的冷遇,她亲生姐姐的折磨与迫害,她在年少时缺衣少食,几乎没有接受过教育,还被囚禁了一年,这一年中随时都有可能被拖出去斩首——她能够走出伦敦塔,成为女王以及拥有这样长久的寿命,都不由得叫人啧啧称奇。
这个秘密支持者可能居功甚伟,但奇怪的是,伊丽莎白一世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宣扬过祂的功绩,只是曾用“伯爵先生”来称呼祂,但这是空头爵位,没有领地,一些人甚至到了最后认为这只是一个小女孩的胡思乱想,但她知道这是真的。
因为当初的乔治一世(汉诺威王朝的第一人)就是从安妮女王手中拿过了这枚纹章,而詹姆斯一世(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一人)又是从伊丽莎白一世那里拿到了这枚纹章,这是唯一证明祂曾经出现过的东西,这叫人难以想象。女王在心中喃喃道。她曾经调查过北岩勋爵的密友,他是个半恶魔,现在是东区的一个灰外套侦探,和一群卑微如同泥土的人厮混在一起。
女王之前以为他只是一只野生的半恶魔,在颠沛流离中苟延残喘到了今天,现在才知道,他居然也是一个曾经服侍过一位君王的人呢,他是亲眼见过伊丽莎白一似的,甚至还是她身边的密友和大臣。
女王陛下举起那枚纹章,放在阳光下看了看,收进了自己的梳妆盒里。
第493章决断(5)
“那么说你真的侍奉过伊丽莎白一世?”黑猫莉莉丝喵喵着问道,她跟随在利维身边的时间并不长,可能只有五六十年(她记得不是很清楚,使魔刚被制造出来的时候没有多少神智),对于利维之前的事情,更是一无所知,利维也不会允许她随意窥视自己的过往,但如果是利维自己提起来的,那就没关系。
“你猜?”半恶魔很少会暴露自己的重要信息,尤其是真实的,利维停顿了一下,随手抛出了手中的那枚大便士,然后又迅速的将它接住,这枚钱币是现行的英国货币体系中面值最小的一种——除了那些曾经被故意污损过,剪过边,甚至重新铸造过的假币,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小便士。
有关于伊丽莎白一世那位秘密支持者——他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而他们的猜测大部分都是正确的——那确实是是个来自于地狱的杂种。
在古修道院待了三十年后,瓦拉克想起了这个儿子,祂降临在他的面前,给出了考题,合格,就能得到奖励,不合格,就摆上餐盘,非常简单。
恶魔王子的用意无需多言,地狱的恶魔试图重蹈穆林覆辙的太多了,这对瓦拉克而言这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可惜的是从亚瑟王之后,教会对君王的看守就变得严密起来——利维也毫不意外的遭到了一次挫败,幸好他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虽然也受到了惩罚,但至少他被允许离开了父亲的领地。
他没能亲眼目睹伊丽莎白一世登基,不过伊丽莎白还是设法叫人转交给了他一封信和一枚纹章,虽然看起来很儿戏,他被封为哈特菲尔德伯爵,盾型纹章也简单的就像是个假货,只有红白两个底色与一个横亘其中的大写b字母和底下的对角线(代表剑)。
人们或许很难理解这个爵位,还有字母的含义——但如果他对伊丽莎白一世有所了解,就该知道,哈特菲尔德庄园曾经是伊丽莎白童年记忆里最为美好的一处所在,那时候她的母亲安妮.博林还是亨利八世的王后,虽然她是一个女孩,但还是得到了父亲的宠爱,他在哈特菲尔德庄园为她建造了一座府邸。
当然,这座府邸她没住上三年就被迫离开了。
而那条b字母项链几乎就是安妮王后的标志,她在被斩首前把它留给了自己的女儿。
他将这枚纹章留了很久,但即便二十年前他来到了伦敦,也没有想要将这枚纹章拿出来。
“如果你在那时候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