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前同事那种背景的人都可以创业当老板,我却要蹲在电脑前投简历,苦哈哈地给人打工,听人使唤,被人羞辱。”
“我这些天一直在想,凭什么我不可以创业,凭什么我要做小伏低,凭什么我要被人选择?”
“steven,男女情爱在现阶段不适合我。我想专注事业,想在骅城有所发展。你会理解的,对吧?”
残肢断臂铺满一地,麦妮踮着脚在假人中间游走。货架是展示台,头,手,上肢,四散分离,在架子上摆放得整整齐齐。
假人模特光着头,涂着浓长眼睫毛,瞪着眼,与麦妮对视,逡巡,笑而不语。
走过大约十排货架,视野变宽,空出一块神圣地,残肢和头更密。
空地中央有一个完整的假人,直立着,身上穿着眼熟的火红色婚纱服,是新娘装扮。
麦妮走到假人跟前,拿下右手架着的蓝色纸卡,极细小的一声断裂,假人左掌心的电子时钟响起,数字逐个跳动起来。
“喂!你们快过来看!”麦妮大叫出声。
“它这里写了规则,可我看不懂。”
“「如今你有以下三个选择:1.三小时内,将所有假人拼接完成并穿好婚纱。2.处死你手中a4纸上的人。3.未完成上述任意一项,天罚避无可避。倒计时已经开始,祝你我好运。」”
第12章.
姚盛英认为,他最大的长处是看人比定海神针还准。
人们总说,创业最重要的是产品。无论红海蓝海,只有产品够好,创业公司才能立足市场空白,站稳脚跟,熬过生存期,走入创收道。
但姚盛英的看法正好相反。
他认为,产品不重要。人,才是创业的地基石。
姚盛英在某次互联网大会上说过一番话。话说得漂亮,也难得实在,在业界广为盛传。姚盛英认为,产品是定量,人是变量。只有对的人才能组成好团队,好团队才能制造创新品,新产品才能引爆大市场。
姚总深耕投资赛道三十余年,白曜石集团看中的种子轮项目,不说百分百,至少也参与其中七八十。从小众咖啡到去中心化连锁超市,看着前仆后继,站在ppt前慷慨激昂,路演不断的年轻人,姚盛英的目光往往只落在新项目的创始人身上。
能成事的创始人需要有三种气质:极度自信,善于聆听和敢于反驳。
极度自信代表能扛压力。创业失败十有八九,路途中弯弯绕绕,沟壑纵横,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往往帆船易翻,他人未斗,自身先败。
善于聆听则表示能取众人所长。ppt里的商业模型只能算纸上谈兵,在实操中需要团队里的能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始人只有听取各方意见,才能采百家长,避本家短,拳头产品才能逐步优化至占领市场。
姚盛英认为更重要的是敢于反驳。年轻创始人被资本垂青的同时,也被资本裹挟,身边会涌现出或高或低,犬牙交错的建议。面对权威和金主的压力时,创始人如果能始终保持客观中立,不被激流冲刷左右摇摆,甚至提出不同见解,才能不被资本牵鼻子走路,保持创业初心。
但第一次走到姚盛英面前的司空婧显然只具备一种气质:土气。
姚盛英还记得那天是腊月二十四,公司年会结束的凌晨见到的司空婧。
红色高领毛衣,褪色起球,下身是略宽大的黑色西装长裤,背着个品牌不详的黄色皮革编织包,司空婧像熬了大夜去镇上赶集的货娘,抱着一沓文件,冲到被人群簇拥的姚盛英面前。
那年,白曜石的公司年会选在骅城海边五星级酒店。寒冬腊月,岭南天沉得压人,气温陡然下降,司空婧也不知在室外站了多久,海风揉乱了她的碎发,肉眼可见的干枯,了无生气。
姚盛英个头不高,身边的人也多,司空婧是踏踏实实摔了一跤,摔在姚总跟前,还被保安踩了一脚。
见有媒体的朋友在现场,姚盛英敏锐察觉这是做公关的好时机。他拦住正要呵斥的保安,亲自去扶摔在地上的司空婧,问,姑娘,你没事吧?
司空婧的下巴粘着灰,文件封皮也脏了。她没接姚盛英的手,自顾自地爬起身,不好意思地尴尬笑道,请问您是姚总吗?我是做跨境服饰贸易的司空婧,这里有份策划案想给您看看。
身边的保安瞪起关公眼,又开始赶人,司空婧堪比吸铁石,死皮赖脸地不肯走,非要姚盛英收下那份被踩脏的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