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长叙应一声然后坐下喝茶。徐澄在山上也没歇着背篓里除了皂角和野果子外,还割了半背篓的鸡草。他在家时不时给家里的鸡鸭添食,现在鸡鸭们长得壮硕有他一份功劳。
这乡里没甚娱乐方式,宋长叙不能一直待在家里看书不然准会闷出病来,现在出来劈完柴,发一身汗。
“澄哥儿,你就在家里不要乱跑。”
徐澄应一声,现在日头大,他也懒得去外边,待在家里歇凉,吃几个野果子正好。
阿爹炒的大麦茶在天热的时候就不太受欢迎,阿爹没有做凉茶的手艺,听说许家大哥儿做凉茶是好手,那他的舅娘应该也会做。
宋长叙在屋里翻箱倒柜又从疙瘩角落里找出一百个铜子,他把铜子好生收在荷包里,温书起来。
这些年收成不好,夏季雨少天热,庄稼很容易旱死,宋家有上等水田收成还不错,不然他就要提着书箱回屋做活,不能去读书。
他低头看书,没到一会儿便觉窗外有风吹来,一阵一阵的越发强烈,天色变得黯淡。
“要下雨咯,下雨收衣服!”
几个小孩大声嚷嚷,还有去田地喊自家大人回来收晾的豆子和辣椒。
院子里晾着衣裳,这是晌午宋明言洗的,徐澄从屋里跑出来踮着脚尖去够衣裳,抓住衣裳的下摆扯下来往屋里送。
宋长叙出来帮忙抢雨。好在家里没有晒大豆之类的,只有几件衣物还好。
把衣物跟杆子收到屋子里,雨点大颗大颗就往下落,很快就把地上打湿,下雨天田地里人也要回去。
汉子们唉声叹气,下一回雨要耽误不少功夫。宋明言他们带着草帽本为了遮阳现在直接遮雨,把田地夯实后,一家人就提着竹篮回去,竹篮里还剩半篮子的苗。
“只能回去做做针线活。”
“我去灶房劈柴。”
到了雨天家里勤快的人也不偷懒。
许知昼的脸上凉丝丝的,空气中传来土腥味,他眉眼弯弯,很是高兴。
今天该他下地就下雨,可见老天爷不忍心让他干活,这回又能回家歇着。
回到家里衣裳有一半湿了,他回屋擦身换衣。逮住许知辞把他拉进来,挤眉弄眼的说,“大哥,我有好东西给你尝尝。”
许知辞坐在床沿边上,“你有甚好吃的,我记得你这几日没有去镇上。”
许知昼把香软的绿豆糕拿出来,大方的说,“大哥你快尝尝,东街的绿豆糕。”
“你哪来的。”许知辞吃了一块。
“反正是该买的人买的,你就不要问了,只管吃。”许知昼觉得这是宋长叙该做的事。
许知辞有所猜测,他笑了笑没有说话,只叮嘱道,“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
许知昼含糊的嗯嗯两声。
春雨惊雷伴随一阵闪电,齐山村的村民吃着晚食把蜡烛点上,屋子里泛着莹莹之光。
宋家大小吃完晚食,宋业抽了一根旱烟,吞云吐雾。梁素看外边的天色黑漆漆的,时不时一道闪电把屋子照得亮堂。
“看来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后日长叙要去邻水村,盼着这雨早点走。”
“邻水村的路走几年了,长叙早就习惯了。”宋业心里还琢磨着买牛的事,要等把长叙的亲事办了再想买牛的事,买了牛耕地干活松快多了。
一头小牛八两银子,成年壮牛十两银子,为了省二两银子,宋业打算买头小牛,多吃吃草就长高长壮了。
家里养的十五只鸡,还有五只鸭子,天气暖和了还要让母鸡孵蛋,多养几只,不管是下蛋还是留着以后炖汤喝都是极好的。
“盥洗后各自去睡了。”梁素说道。
宋长叙盥洗后躺在床上听着雨声,瞌睡就来了。他把自己埋进枕头里,没过半晌床上就传来平稳的呼吸声。
宋明言带着徐澄回屋,徐澄有一张小床跟大床摆在一起。他们回到宋家时,徐澄只有四岁,一转眼在娘家已有两年。
刚和离时,徐鹏还来求饶,想把夫郎跟儿子接过去。没到半年在徐家长辈做主下娶了一门新夫郎就把宋明言和徐澄抛之脑后。
第二年得了一个大胖小子,那几日徐家周岁宴都很神气,就差没指名道姓说他身子有问题,嫁过来只生一个哥儿,吵着和离后,徐家的日子过得越发的好。
好似徐家有新夫郎,宋明言这个旧人根本不存在。
这门亲事到最后跟粘在衣服上的米粒一样,令人如鲠在喉。宋家跟徐家也成了仇家。
“阿爹,我想跟你一块睡。”徐澄怕打雷爬上宋明言的床上挨着他。
“我去吹蜡烛。”宋明言给徐澄拢了拢被褥。
雨下了两天,宋明言起早去地里摘韭菜打算做花卷。
顺便扯了一把小葱,挖了生姜,把泥土刮一刮,干净又新鲜。
外头露水重,村里的人起来得早,家家户户都开始做早食,家里有养猪的还要煮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