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窄的宿舍里,头顶的吊扇怎么也吹不散屋里的闷热,空气中的焦灼逐渐散去,工人们的脸上才慢慢浮现出期望的神色。
回律所的路上,常曦仍在车上看卷宗,她反复翻看那几页检测报告,像是在看什么价值连城的传世宝典。
“真是多亏了这份报告。”她已经不知第多少次赞叹,“国家级的单位就是不一样,太靠谱了!要是普通的检测机构真不一定能测得这么细致。究竟是怎么搭上这个路子的?太有人脉了。”
“是多亏了他。”沈予栖没正面回答。
“他”和“它”,中文口语里也听不出差别,常曦只以为对方指的是报告。
“能不能让清源那边弄个锦旗送过去?”常曦又说。
沈予栖免不了想象出季微辞收到锦旗的样子。此时正好等红灯,他手指轻轻敲在方向盘上,在心里无声地笑。
他的表情一如往常般沉稳,唇角却有一点可疑的上扬。
常曦大惊,领导这是被她的玩笑逗笑了?没忍住去瞄驾驶位,却只能从那张脸上看出个大写的“帅”字,别的看不出些什么。
“如果能请到做检测的人上庭作证就好了。”常曦说着又发愁,“但是人家这单位里的人请不来吧?”
绿灯亮了,沈予栖轻踩油门。
“如果真的去请季微辞,没准还真能请来。”他想。
因为季微辞就是这样的人,他对于不在乎的人和事不会多看一眼,可一旦许下什么承诺,就一定会做到最好。
然而他说出来的话却是:“证据链完整到这个份上,还打不赢,我们也别干了。”
他不舍得季微辞去干不得不抛头露面的事,他知道季微辞不喜欢。
回到律所,常曦和公益服务部的众人去做开庭准备。
沈予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一眼时间,见是午间饭点,才给季微辞发去信息:“吃饭了吗?”
季微辞应该是正好在看手机,难得回消息很快,他发来一张照片,是研究院食堂的午饭。
沈予栖刚想打字说看起来还不错,那边又回过来一条消息。
——“没你做得好吃。”
沈予栖微挑眉,禁不住笑了声,几乎能想到季微辞认真思考后说出这句话的样子,心软成了一滩水。不知是不是错觉,两人之间的距离似乎更近了。
从那天早上的一句“早安”开始。
他拇指轻轻在季微辞的头像那处屏幕上擦了一下,犹豫几秒,还是试着打了个电话过去。
季微辞很快接了。
“今天去了一趟工厂,多亏你的检测报告。”为了证明这通电话的正当性,沈予栖先开口说正事。
季微辞没有应这声谢。说过是回礼的,谢来谢去没完了。于是顺着说起正事:“这周六我要去临川那边的研究院开会。”
临川就在华东周边,开车走高速两三个小时的路程,当天来回倒是可以,但肯定是赶不上一起吃饭了。
“临川?”沈予栖确认般重复一遍,忽而笑起来,“这可真是巧了,我周五去临川,周六在那边见客户。”
这确实是个货真价实的巧合。
“你们几点结束?”沈予栖又问,“我见完客户把你捎回来。”
季微辞也微愣,顿了顿如实答道:“晚上七点结束。”
“那我七点到门口接你。”沈予栖立刻说。
“一个人开车两三个小时太无趣了,”他的声音拖长了些,语气带上几分可怜,生怕电话那边的人不答应似的,“和我做个伴吧好不好,小季老师。”
第15章雨夜
周六,季微辞到临川当地的研究院开研讨会。
这次pmi来的人不多,只有几个实验室的负责人。
与病抗突同一层的微气突实验室的负责人,季微辞同校的学长方祁这次也同行。
方祁对季微辞很热情,甚至还有几分亲近。两人既是同校同专业前后辈,又是品级相近的同事,按理来说关系应该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