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宫门已经落钥了,明早得赶紧进宫,拖不得,越拖越容易有意外,我还想六哥留着帮我以后背锅的,可不能被一群蠹虫给祸祸了。】
“背锅?”楚王阴测测的声音从姜衡背后传来,不用想就能知道他能背哪些锅,“好弟弟,怪不得您是圣天子呢,原来吃喝享乐的锅都让哥哥我背了啊?怎么,舍不得损害你‘好大儿’的名声,就来损哥哥我的?”
姜衡:……
天幕翻了一页,而这一页,才是天幕所说的,佐证的那一页,内容一出,彻底让人绷不住了。
【元泰廿八年五月十八,凌晨,有点冷】
【睡不着,想想还有点激动呢,见到老爹怎么陈词呢?干脆模拟一下。】
【一:腰板挺直,气势如虹,“请陛下称太子!”优点:直抒胸臆,霸气,上了历史书都是名场面!再渲染一番,保不准能成太宗继位法,给自己抬咖,刺激!缺点:虽然老爹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毕竟其余兄弟太垃圾,但自己容易挨抽,暂且备用。】
文思殿诸位皇子火气蹭的就上来了,什么叫他们太垃圾?比划比划?
元泰帝额头青筋突然一跳一跳的,小九究竟是什么品种的逆子!还要硬往造反上靠!可不是找抽!
礼部尚书再次躺了下去,我的小祖宗诶,其他皇帝巴不得刷掉继位不正的名声,您是生怕自己太干净了是不是?您不要脸,我要啊!朝臣要啊!陛下您看看你教的儿子!
【二:抱大腿哭诉自己和六哥被欺负。优点:将选择权交给老爹,做个孝顺好大儿,老爹也高兴。缺点:太假了,演戏又累,传出去说不得被人笑话。昔有唐太宗跪而吮上乳,如今自己哭求太子位,后人野史得传成什么样?不妥不妥。】
唐太宗跪而吮上乳?这是哪儿来的野史?他们怎么没看到过?一时间,跪着的群臣,心思活泛了起来。
【三:……】
最后是强行补在这一页的:
【哎,也就是老爹身体愈发不行,这群人才敢如此放肆,哭就哭吧,退就退吧,也不差这点时间,反正爹走了,也没人再拦我了,嗯,也更孤家寡人,没人理解了,啧,真想把吸血鬼都豆沙咯,豆沙咯!】
豆沙……都杀?
一众官员狠狠吸了口凉气,吸血鬼,吸血鬼,吸谁血的鬼?不是说是圣天子吗?圣天子不该是垂拱而治的吗?杀性怎么这么大?
元泰帝眯了眯眼,朕拦着小九?又怪朕不在了没人理解?
【综上,太宗极有可能是真的选择了方法二,因为当天早朝,宁王被立为太子,住进东宫,楚王被禁闭,涉事官员该杀杀该贬贬,但早朝之前的记录,正史上一片空白,符合太宗觉得丢脸,让人不能写的性格,毕竟有前前朝某太宗查看起居注先例在。】
【由此,两相对比,大梁故事参考性还是不低的,太宗日记更是让史学家们疯狂,毕竟字迹时间完全能对得上不说,其内容,编造故事需要逻辑,太宗日记并不需要,更真了。】
【也正是由于太宗日记的出土,梁太宗这个得位最正的稀缺太宗,亲手给自己上了一手洗脑包,太宗继位法,太宗亲自认证的继位法,注定经典永流传。】
【这能怪诸位太宗吗?不能啊!众所周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太祖只需要打天下就好,太宗要考虑的问题就多了,还不谢谢太宗!】
“袁尚书!太医!袁尚书又晕了!”
“陛下!陛下!”
“太医!快给父皇看看!”
老四晋王赶紧给元泰帝顺气,对于干赢了自己的九弟,现在只有一个想法,九弟这些年的做派,竟然不是为了藏锋装的,而是真的就这儿死样!所以他到底输在了哪儿啊?他想不明白。
元泰帝捂着头,“把那逆子,给朕叫来。”那逆子是不是也觉得,打江山容易啊,啊?就你太宗辛苦?
好消息:有出息儿子,圣天子呢。
坏消息:太出息了,以至于丢脸丢到后世了!毕竟他们这群人均八百个心眼子的人精,哪里听不出来这天幕上的人是后世人,可越是明白,越是觉得,陛下啊,趁着您还年轻,再努力管管某人吧!
【不过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问了,一个日记里继位前大半篇幅都是勾栏听曲儿,求仙问道的皇帝,凭什么与始皇汉武和唐宗,并列龙凤猪鹤,帝王顶流f4呢?】
是啊,凭什么呢?
此时,一张大梁的疆域图出现在天幕中,如一滴水,跳进了油锅,哗啦,武将们大多已经不顾场面地嚷嚷了起来。
“这是我大梁?这是我大梁?!”
“这都是我大梁未来的疆土?!”
这得多少军功啊!
其中一健硕老人,心脏扑通扑通跳得厉害,与旁人不一样的是,他想到了孙儿在天幕刚出那一天回来跟他说的话,想到了孙儿与宁王的关系。
当初只是想着,自己这种勋贵家庭,又是随陛下一起打天下的,兵权在手,是福也是祸,所以便让孙儿享乐就成,也刻意没接触有军功的皇子,而是与宁王混在一起,还避开了嫡子身份的楚王,日子安全又潇洒,哪里能想到,宁王才是藏得最深的。
不过在看到这张地图后,卫国公不可否认,他又想赌一把了,孙儿,也不是不能上战场。
于此同时,太宗一朝的税赋,人口,民间起义次数也纷纷贴在了天幕上,对比其他朝代同时期的数据,清晰明了。
【当然是因为他实至名归,是九州万方的天下共主,新世界文明格局的奠基人,是最接近古代政治理想型的化身,是百姓自发建庙祭祀的君父,开疆拓土,德施普也,天下文明,圣天子之名,舍他其谁?】
天幕盖章定论的话音一落,左相立马上前一步,扬声添贺:“臣为陛下贺!为大梁贺——”
“臣为陛下贺!为大梁贺——”
天幕下,不认识字,却莫名看懂了天幕缺胳膊少腿文字的百姓面面相觑,不敢相信,“以后,我们的赋税更低了吗?”
“这么大的疆土都是我们的吗?会再征兵吗?我就一个娃儿了……”
“不,不知道啊,但既然是我们自发祭祀的君父,应该,应该不会太过分吧?”
其所求,竟只敢求不太过分。
【不过鉴于太宗系列能讲解的内容太多,所以作为太宗系列的第一期的视频,我将目光投向了元泰廿一年,也是太宗的青春版,宁王体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便大放异彩的一年,宁王,以不容朝堂拒绝的姿态,强势敲响了属于新时代的锣鼓。】
【当我们将这一年给梳理明白,就能明白,为何太宗斥父讽兄喷百官,唱戏听曲还修仙,更是开启了后世皇帝各种奇葩副业的先河,但仍旧是百姓心中的仙人转世,无人可质疑的白月光了,因为太宗,是真的会给百姓一个交代,哪怕百姓并不知情所谓的真相,太宗的政治理念,从那时便可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