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大魏女史 > 第242章

第242章(1 / 2)

尉窈轻捏对方的鼻尖,先夸道:“你可不笨,还知道小声说呢。”再言,“我啊,是为陛下办差,后宫的贵人怎么想,不在我职责内。放心吧,她们不明白,可以找明白的人问。”

入夜。

义阳公主的寝居里。

她的心腹侍女最后一遍核对明日给陈留长公主的礼,义阳公主说道:“把年初陛下赏的一盒珍珠,添进去。”

侍女讶异,问道:“是寿春大捷那次赏下来的珍珠么?婢子记得公主很是喜爱啊。”

“再喜爱也是死物,舍不得珍珠,就难讨来姑母的欢心。王尚书令在寿春,姑母对我送的珍珠一定会别有感情。今天啊,我算看出来了,四个贵人没一个聪明的,将来我想嫁个良人,恐怕指望不上她们,不如及早拜托姑母帮我留意。”

侍女又讶异,问:“公主真厉害,是怎么瞧出四位贵人没有一个聪明人的?”

义阳公主满脸嫌弃道:“废话,瞧聪明人瞧不出来,瞧笨人一瞅即知!”

她把铜镜斜挪,照着侍女,补一句:“和瞅你的蠢样一样!”

王普贤寝居。

她正在边背诵边抄写文章,本该读书识字的年纪,她都用来逃亡奔波了,认回父亲安稳生活后,自是恨不得把每天的闲时都用到读书和练字上。

侍奉她起居的小宫女等一纸写满,劝道:“贵人手腕酸么?歇会儿吧。”

王普贤笑着点头。

她自进宫后性格温和,小宫女的胆子逐渐大了,再加上侍女就得和贵人荣辱共担,于是问:“恢复妻妾古礼……婢子怎么琢磨都觉得是棘手差事,贵人不是和尉窈尚书有交情么,何不私下传信问问尉女官?”

王普贤没有担忧,说道:“我只看着公主和其余贵人怎么做,然后跟着做就行了。你们在外面少打听,任别人怎么说,别跟着乱传话,就会无忧。”

“是,婢子们谨记贵人吩咐。”

王普贤确实无忧虑,尉窈选定的两件差事,不是有件册封命妇的好差吗?为什么都只盯着棘手的?

第337章结“圆”为珍珠

五月时节,阳气在上,适宜登山陵,也适宜游玩于台榭,观木槿绽放,听夏蝉初鸣。

今天陈留长公主元贞君的宴请,因为邀请的贵女不多,便将佳宴布置在宅院后园的水榭上。赴宴者除了宫里未嫁的兰陵、义阳、南阳、长乐四位公主,还有陛下的姨母高月恩,博陵崔氏的崔宾媛。

高月恩早年守寡,上个月从营州迁来京城,暂时住在元贞君的府里。

崔宾媛的夫君是南赵郡太守李叔胤,她本随夫君一直居住在南赵郡,这次忽然来京,是为了给可怜的侄女崔徽华寻一门好亲事。

满京都人脉最广,张罗亲事靠谱、且不屑依仗此事刮削钱财的贵妇,当属陈留长公主。所以崔宾媛是今天宾客里唯一投请柬请求拜谒的,元贞君懒得多应酬,干脆让崔宾媛赴今天的宴,正好,对方和高月恩都是四十来岁,可替她陪伴高月恩说说话。

再说四位待嫁的公主,以兰陵公主元瑶的岁数最大,是陛下之姊。她的亲事耽搁可不全因为先帝驾崩,而是脾气太暴躁,动辄打杀宫奴婢,合适年纪的世族子弟宁愿出家都不愿尚这位公主。

元贞君是元瑶的长辈,脾气更烈,这才能压住瑶公主。今天元贞君是不得已邀其来饮宴,因为她才受陛下嘱托,要带着元瑶多交际,改变这位公主在京城贵妇里的跋扈印象,为以后的亲事做准备。

言归正传。

且说义阳公主元琅。

她没和其余三位姊妹一起出宫,不到赴宴的时间就早早来长公主府宅了,门僮核对名帖、记录礼品时,迎宾的管事赶紧去告知长公主。

元贞君的妆都没化完呢,烦道:“怎么来这么早!”

管事:“那婢子先带义阳公主去水榭?”

元贞君瞪着管事不说话,侍女符庄轻声斥责管事:“水榭里未摆筵席,义阳公主去了坐哪?传出去让别人怎么议论长公主?”

“婢子这就请义阳公主过来。”

这时元琅正随仆役慢慢往水榭方向行走,她亲自抱着那匣珍珠。侍奉她的女官脸现愤容,小声提醒道:“公主,是不是咱们来太早了,这府里的下人不知道带咱们去哪好,才故意领路领这么慢。”

元琅从齿缝里斥出俩字:“闭嘴。”

废话,她在宫里的地位和母妃一样低微,不早来的话,哪有机会和姑母单独说话?她没有季妹元瑛的好福气,凡事想顺遂只能拼,只能夺,只能赌。

老天眷顾,她拼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