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淳娘见识广,不仅熟知地方政令、谷货赋税,还懂四序节气、畜牧植桑。她是我见过的最大气、最爽快、又最冷静的女子!”
“她真的很好。”
“疾风起时,她和路边的怒草一样刚毅不屈!”
“我们赶路都疲惫时,总是她当先而行,令我们振作。”
元茂与长兄交流个眼神,心道,夸得越多,证明陷得越深。
果然,尉瑾一声长叹,语气转变:“我犹豫了一路,瞻前顾后,呵,结果是一场笑话。等我鼓足勇气去找潘淳娘,她……出家了。”
元茂兄弟俩异口同声:“啊?!”
尉瑾接下来的述说,令元茂、尉豹二人对潘淳娘也起了敬意。
“我知道你们想什么,阿茂应当知道潘淳娘结过婚,她夫君已病逝。”
“可她不是因为情、更非家宅琐事想不通出家的,她说她的愿望一直是救助贫苦!她想教妇女织更结实的布,助农户扩大耕种,她还想收养孤儿,不让孩童们沦落为流民,她更期望帮助那些被疫病折磨的人,给那些苦命人草药和药方,度过厄境。”
“然而女子不能当官,且她家境寻常,没有赀财,根本实现不了志向。所以她毅然出家,她自信读过书,知政令,一定可以在尼寺树立威望,到那时,就可以带着其余的女尼做善事,从帮助一人、一户开始,慢慢帮助更多的人、更多的农户。”
尉瑾又一次长叹:“她是多聪明的人啊,岂能看不穿我的心意。我和她告别后,心情实在差,去了趟朔州,然后就往回返了。回洛阳的路上,哪哪都有关于她的回忆,但永远只能是回忆了。”
尉豹斟一碗糯米酒给二弟:“喝点吧,醉一场就什么都忘了。”
尉瑾摇头:“不,喝酒好打嗝,有臭气,阿潘最讨厌饮酒的郎君。”
尉豹重新打量二弟,好似看一坨糊不上墙的烂泥。
第284章赵芷随驾进芒山
酒碗的方向一转,他跟元茂说:“三弟尝尝,你已入朝为官,得学着饮酒了。”
元茂笑着拒绝:“我许过誓,此生只饮一次婚席之酒。”
尉豹从牙齿缝里倒咝着气,借饮酒掩饰脸上的狐疑:难道三弟也有中意的女郎了?而且到了考虑亲事的阶段?
尉豹有记录日常生活的习惯,清楚记得尉窈女郎第一次进宫讲学那天,他和三弟遵父亲的吩咐送尉女郎一家去宫门口,就是那次,他察觉阿茂颇在意尉窈。
这顿饭吃的,真是满腹存疑!
回到宜年里府宅,尉豹抬眼看到自家门匾上的“尉”字,又一次想到三弟对尉窈女郎的在意,继而触发灵机……三弟该不会早就心悦尉窈,为了能娶尉窈才动的改姓念头吧?
兄弟三人里别看元茂最小,属他心思最缜密,他是故意向兄长透露已有中意女郎的,早晚得知道,早猜疑比等到他和尉窈的亲事定下了才知道好。
他离开义井食肆后,去中书外省附近等候,等尉窈下值。
孟冬月,天黑得早,正适合袖子底下偷偷牵手。
从城门口过的时候,尉窈皱着眉说:“好大的漆味。”
元茂告诉她:“邓至国的王即将来洛阳朝见,四向城门今天都加紧修缮,重新刷漆。”
他再道:“今天我二兄把尉蓁同门的信拿来给我,窈窈,咱们去那边灯笼亮的食摊坐会儿,一起看完信再回家,行么?”
“走。”
“走。”
俩人并坐,多给摊主几枚铜钱,摊主独在他二人跟前又添了盏烛灯。
尉蓁写给元茂的内容很少,一是感激他照顾步延桢,二是祝他学业进步,前程似锦。
写给尉窈的,则是朋友间的心里话,满篇心酸,一纸无奈。
尉窈叠好信,跟元茂说:“女郎间的秘密,我就不告诉你喽。”
“好。”元茂坦荡地把自己这封给她看,然后道:“蓁同门要是遇到难事,你需要我去做的,尽管告诉我。”
尉窈回到家后,重新细读尉蓁的信。
“从洛阳回平城的一路,我定下心意,不与步延桢分离。家仆受我父母之命,不再照顾我餐食住宿,步家也通过延桢的舅舅告知,往后断了延桢学业的供给。”
“我以为情爱可以让我们变坚强,可以给我们勇气安于贫境,往后自立谋生。”
“我们太轻视贫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