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尉窈的奇怪之举简单一提,再道:“当时赵参军让茂郎、谷楷都离远,谷楷什么都没听见,只知道是句很短的话。”
元志大手一挥:“该死之人既然死了,就别琢磨了,这件事到此为止!”
“是。”
城东,县署。
李隐和父亲的几名弟子、以及鸿池诗社的儒生等候在衙门口,他们在等洛阳令出来。
“贾县令,我们要见贾县令。”
“李郎君曾为朝廷鞠躬尽力,他不该不明不白离世啊!李郎君离世之因蹊跷,怎么能草率结案?我们为李郎君抱不平!”
“我们夫子是被人害的,他素日身体无恙,不可能好好走着路就死了。”
李隐的哭声夹杂在周围的痛诉里。
贺阑搀着李隐,一分可怜对方,九分可怜自己。可怜自己赌错了!她以为李家能恢复兴旺,以为李隐的父亲能重回朝堂,可谁料她才拜李隐为师没几天,李彪死了!
李彪的儿子李志真无用,天天去尚书令王肃上、下朝的路上等,想求王尚书帮忙给县署施加压力细审案情,但是到今天了,连王尚书的面都没见上。
这时守县衙后门的俩儒生快步而来,气道:“贾县令从后门走了!”
“可恶!看来他知道……师妹,师妹……”
李隐气晕,贺阑“哎呀”一声,随李隐一起倒地。
第279章尉窈知旧事
放衙离开县署的几名狱吏路过这里,他们庆幸换掉吏衣了,一个个快步从闹事的儒生旁边过去。
有名老狱吏不让宗隐、冯行回头瞧,教他二人道:“以后你们就知道,这种事情常常遇见,记住,别乱施同情心,也别落井下石给对方添堵。”
别看宗隐和冯行是好友,但二人性格大不同,冯行瞧这群儒生,瞧的是热闹。
宗隐确实颇同情,因为县狱在查李彪这桩案子时,他无意间听到几位老狱吏的话。
“上边让赶紧结案。”
上边是指谁?郡署?州署?廷尉署?
可惜他阿父更忙,近来没归家,宗隐没法问父亲,就把这事憋在心里。
他不是个能憋住心事的人,看着可怜的李家每天来衙门外头苦求个说法,他真想偷偷跟这家人说:别折腾了,就算你们堵住县令,县令也做不了主。
众吏在南路口分别,各回各家。
宗隐和冯行不着急,去路边寻个食摊吃饭,坐下来后,宗隐说:“这顿还是我请,想吃什么点什么。”
冯行摆摆手:“可以了,你都请我一个月了,今回换我请你。”
“是你帮我谋来的狱吏差事……”
“这种见外话别再说了,咱们是兄弟嘛,有福当然要一起享。”
二人没学会审案本事,先学会了饮酒,几盏黍米酒下肚,宗隐觉得两颊发涨,秘密不吐不快。“我跟你说,李彪绝不是正常死的。”
狐朋狗友必有共同点。
冯行立即压低声音,把头凑过去说:“告诉你,我早觉出不对了!你知道我怎么觉出来的?李彪以前是大官,当过大官的人死在街头,能跟普通百姓死在街头一样吗?是不是没蹊跷也得拖延着查,好让李家人觉得咱们县署干事不含糊?”
这点宗隐确实没想到,不禁赞:“有理!”
“可这件案子结得多快!分明是害怕拖久了、闹大了,到时县署捂不住了!贾县令替谁在捂?”
宗隐激动地手指点动,也赶紧把自己知道的吐露出去,二人再想嘀咕,看见遥遥过来三人。
两名女郎是李隐与贺阑,年轻男子是李彪的弟子纪乐道。
三人从食摊边上过去时,贺阑侧目一瞬,打量宗隐、冯行。
冯行盯着对方背影,忽然坏笑,向宗隐扬一扬下巴:“你瞧右边那位女郎,像不像你惦记的尉女郎?”
“不像。”
“我不是说长相,是那种读过很多书,但是又没有李女郎那种讨人嫌的傲劲儿……哎呀,我说不清楚,反正我觉得挺像的。”
宗隐顺着好友的话,失神又失落地注视贺阑身影,不料前方三人同时回头,把他俩吓得酒意顿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