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大魏女史 > 第131章

第131章(1 / 2)

写这道题容易一上来就进入误区,直接从《关雎》首句“在河之洲”的“河”写起,应当先解析篇名《周南》。

“周”的地理位置在岐山以南,但是只以“歧山以南”表明周境太单薄了,不会赢得考官的高判,还需引用别的地理古籍,详细描述歧山所在的地理位置。

接下来才可以阐述“在河之洲”,这里又有关键点,诗经里的河指黄河,释完“河”意后,要紧跟着解释“洲”。

尉窈以《尔雅》的《释水》篇为解。

“水中可居者曰洲。”此意为水中可以呆的陆地叫“洲”。

《释水》里对于“洲”的解释还有“小洲、小陼”的大小之分,但是不必写的内容,一定不要耗时间赘述,因为后续的诗里会出现“渚、沚、坻”等小洲,到时还会引用《释水》里的记载。

尉窈继续答题。

“诗名《樛木》,诗句,南有樛木。”

“传曰,南,南土也。”

“笺曰,南土,谓荆、扬之域。”

接下来她以恩师所授的《周礼》的《夏官》篇,以及《禹贡》里的古籍文字,描述荆、扬所在的地理位置。

南有美樛,草树都茂盛。这点萧齐人人皆知,魏主元宏也知。

太和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宇文福追讨高车反叛部落的捷报传至洛阳,元宏已经派出江阳王元继前往平城督战,既然高车之乱已平,于是又召回江阳王。

魏军不少主力还在义阳战场驻守,元宏下令,再次攻打沔北,这次留守洛阳主掌政务的宗王是北海王元详。

十一月初七。

恒州年考的前九名评选出来,有意思的是,这九名学子,全部是崔学馆训义学舍的弟子。

尉窈的答卷明显优于其余学子,包括崔致,因此她再一次成为诗章魁首。这次之魁首是全恒州的。

元刺史将九名学子的试卷封存好,急送洛阳,同时附着他对这九名学子的简言评述,对尉窈的称赞是八个字……熟诵《风》诗,聪令谨言。

第183章六女郎爬山

年考结束时,恒州的冬季大狩猎已经开始,勇士们的狩猎地被划定为四处,分别是平城北郊的白登山,州境北部的青牛山,州境南部的白狼堆,以及州境西部紧邻朔州的七介山。

鲜卑勇士习惯在寒冬季节远途奔行,目的除了掠夺牲畜,也要掠夺异族人口。可是此风俗从今年起不一样了,其实不光是恒州,从西往东数,夏州、朔州、燕州、安州,今年的冬猎范围全都未出州域。

这变化看似和高车部落在边镇叛乱有关,实则和朝廷刻意降低北州的军事地位,及漠北各族的经济、军事衰颓有关。

白登山下,苟主簿发出感慨:“猎人不能外出打猎,就得吃囤粮。”早在武川镇元镇将送来柔然内乱的信笺时,他就忧虑到这种境况了。

元志大手一挥:“该吃就吃,等没得吃了,我带你们谋别处!”

号角声起,勇士们争先恐后进山。

最后进山的人马,大多是未到成年的学子,尉窈也在其中。他们来此是增加阅历,感受寒冷中狩猎之艰苦,如果能射到前方勇士漏掉的野兔、山鸡什么的,便算不虚此行。

元狼蟋是女郎中少有的高猛身材,她和灵敏矫健的元静容、箭术颇良的长孙稚冲在先,尉窈、郭蕴、柳贞珠跟在后,六女郎约定好了,倘若在山林中分散,那元静容就护住尉窈,元狼蟋护郭蕴,长孙稚护柳贞珠。

有人喜欢冒险,有人喜欢后勤杂务。

山下营地,尉窈的父亲尉骃和苟主簿、一众文吏围着火盆坐。

苟主簿很喜欢和尉骃聊天,他觉得尉骃有谋才,又甘于遁世,在当今世道里,此类人太少了。

“尉夫子第一次来狩猎,可惜没赶上好时候啊,去年咱们恒州的勇士一路向北,与朔州,武川、抚冥等镇兵会师于柔然境,最远的到达了穹隆岭!没想到才一年时间,勇士们无处征伐,良马驰不出州境,真不知明年又会是什么样。”

尉骃用一根细柴在地上画匹马,回应道:“牧民学会了屯田,就顾不上游牧,如果不能兼顾,屯田好还是游牧好?”

苟主簿欣喜对方懂自己之意,于是情不自禁重复尉骃最后这句话:“是啊,屯田好还是游牧好?总得试一试才知。”

极远处传来的虎啸,令营地所有人都站起,遥望山高林远的东北方向。

白登山的东北是峰峦峭拔的纥干山,拓跋族在平城建都时的歌谣“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指的就是这处大山常年积雪,连鸟雀都能冻死。

苟主簿回过头来,怕尉骃担忧女儿尉窈,便道:“尉夫子放心,除了少数学子进深山,其余全在外围,而且凶猛野兽受勇士驱赶,只会逃往深林邃谷。”

主簿说得没错,朝廷狩猎的另个作用,就是驱逐山林的猛兽远离百姓生活区,隔几个月吓唬一回,令野兽生畏,将各自领域缩退到群山之里。

巳初。

尉窈已经接近半山坡了。

对她们这些没大有爬山经历的女郎来说,登外围的山坡正好,同样的步步难行,但基本不会遇到泥石滚落的致命危险,也不会误闯进蟒蛇、毒蜂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