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怦怦怦、怦怦、怦怦……奚骄狂跳的心直到走进另间房屋的黑影里,才逐渐恢复平静。
他不知尉窈的眼中有悲伤一闪而过,前世的时候,这是他常逗她的小心思,那时她和他无忧无虑。
但往事终归属于前世。
尉窈不去揣测奚骄到底怎么想的,她重打精神,回到刚才的地方继续背书。
荏苒春又暑,一雨一秋凉。
六月十五是平城小学馆的月联考日,小雨斜斜,打落多少树叶。月考成绩还未出,夏季大联考的日期发布,其余学业都在六月底,唯《诗经》考试定于七月初二。
尉学馆,诗经一舍里,学童们议论道:“怎么定在七月?”
“为了崔学馆呗,训义学舍不是还在外头游历么。”
“真厉害,所有学子都得迁就他们一个学舍。”
“那没办法,听说了么,从七月开始到入冬,训义学舍全上大都授,有可能各个学馆都要去一次。”
“真的?也会来咱们尉学馆喽?”
宋夫子来了,曲融赶紧藏起志怪故事。
第114章胡乌屋的不正常
曲融知道迷上志怪是不对的,会耽误学习,可他仍然一日比一日深陷这种着迷。从看完“鲁饥没”的故事后,他每天中午放了学,都去各个书坊翻找故事书简,他发现萧齐儒生写的,就是比大魏儒生写的强。
但是总看书不买书,曲融已经被各书坊的厮役盯上了,唯一不撵他的盈居书坊,因为尉茂回来了,他没敢再去。
数天前,无故事看的曲融动了自己写故事的念头,并且两晚上就写出来,趁着这份热情,他拿去竹笈街最东头从没去过的一家书坊,看能不能卖出去。掌柜确实表现出兴趣,可惜从头看到尾,还是拒绝了。
今天曲融又过来这家书坊,他重新修改了故事情节,想试试让掌柜再阅一次。
厮役告知:“掌柜外出了,过会儿应该回来。”
曲融:“那我看书等他。”他拣着书简翻看,找到志怪故事的那一堆,岂料打开的第一卷简策,内容竟和他之前写的几乎一样,仅仅改了人物姓名!
啊……他明白了!掌柜当时记住了他写的故事,假装拒绝,实则抄袭。
曲融失魂落魄走出书坊,没敢闹事,他知道能在这条街上经营店铺的,全既富且贵。路过东月花坊时,搬花盆的飞鸣连人带盆栽在地上,被另个厮役指着骂:“你说你还能干啥?”
“我不是故意的,我的腿不行。”
“你腿不行关我何事?”
“花没事,换个盆就行。”
“你说得轻巧!”
木呆呆的曲融把飞鸣扶起来,根本没心情看自己扶的是谁,他继续木呆呆走。
但飞鸣认出了他。
州府府衙的后院。
于劲终于见到东宫派来的侍从赵修。
元刺史介绍道:“赵侍从,他是于烈将军之弟于劲,现在沃野镇任镇将。”
于劲抱拳,笑着道:“赵侍从还记得我么?从前咱们在旧宫里见过啊。”
赵修摇头。寻思我连自己都不记得,还能记得你?
于劲并不觉得尴尬,毕竟现在的赵侍从跟从前地位不一样了。他找着话问:“太子还像往常一样喜欢读书吧?”
赵修点头。那个好揍人的猛士吩咐了,不管别人问他什么,只要觉得难答,就一次摇头、一次点头的应付,要是被问烦了,就装睡觉。
“赵侍从觉得如今的北地如何?”
赵修摇头。
于劲满面愁容感慨:“唉,朝廷每年都在南边打,我们六镇只防边戍,难以建功,确实较迁都前大不如。元刺史前段时间去了武川镇,应当了解。”
这倒是。元刺史说道:“武川镇的兵器、战马,均到了该换的时候。”
于劲:“关键是镇户人口,一年年多,牧草和水田不够分哪。”
赵修分别看二人,先点头再摇头。
于劲心里咯噔,什么意思?莫非东宫重视武川镇,轻视他沃野镇?
“赵侍从,我其实还安排了车马,带了些礼献给东宫,只是车马慢,过两天才能到平城。到时还得麻烦赵侍从提前看一下,看哪些太子喜欢,哪些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