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大魏女史 > 第72章

第72章(2 / 2)

尉学馆。

下了第一堂课,尉景问尉茂:“走不走?我陪你去送窈同门。”

尉茂瞥他一眼:“不赌气了?”

尉景因为没去成大狩猎,今早来学舍一见到他立即撅嘴别脸,尉茂不惯对方,也不理睬尉景。

好在尉景自己想通了。“算了,都过去了,怨我自己没考好。”

尉茂点头,回伙伴刚才的询问:“不去送了。训义学舍游历讲学之事已经传开,那些平时听不到名师讲学的学馆跟着去的一定不少,咱们赶过去,可能也看不见窈同门。”

尉景:“这倒是,你知道蓁同门今天为啥告假吗,去送步延桢。步延桢你还记得吧,离咱们不远的步氏学馆的,他们学馆就有学子要跟着崔学馆外出。”

其实尉茂不是不想去送,他想见尉窈,非常想,从浚稽山分开后,每天都想过她。这已经超过了同门之谊,正因为他清楚、确定这种感觉的异常,才让他开始思考将来怎么办?

由着自己的任性?

能由着几年?

再就是尉窈对于学业的追求,已经让他快马加鞭都赶不上了,她如此刻苦,是因为有理想了么?

她的理想是什么?

他不敢问,况且心眼多的尉窈也不会告诉他。

尉景的手在尉茂眼前摆动两下:“茂,你咋了?觉得你跟变了个人一样。”

“阿景,我要跟你说件事,以后除了练习骑射,我不玩耍了。你看窈同门,她凭自己的本事已能外出讲学,咱们呢?咱们的见识跟她越拉越远,我不服输,我要追赶她。”

“我也要跟你说件事,我不打算在平城了,夏考过后吧,我便去朔州找我阿父。我喜欢骑马,喜欢学武,喜欢四处逛交朋友,不喜欢拘在窄窄的学舍里学诗。”

“有学问是本事,擅骑射、善交往也是本事。”

人长大后总要分别的,尉茂在心里加一句,除了夫妻。

午时,崔学馆。

唱诗社接到消息,愿意跟随训义学舍外出游历的侍童,两刻时间内去馆外道路集合。但是侍童全程只能步行跟车,还得辅助学子整理保存文具、笔记等杂务。

“说得好听,这是真拿我们当仆役啊!我才不去呢。”许娇晴嗤之以鼻。

一小郎应和:“我也不去。外出一个月,半个月都得走在路上吧,就不能听大课了,训义学舍是好,但别的学舍讲诗也不差啊。”

胡乌屋:“我去!”

第101章元静容的警告

胡乌屋非不怕吃苦,她是听张文芝讲到“帮学子保存笔记”时,突冒出个想法。

如果她把笔记里内容记住,哪怕只记十首诗,到洛阳后,她便可以一字不差当作自己所学授于旁人。洛阳隔着平城千里之外,谁能知道她传授的内容,是抄的平城崔学馆的!

就算过个几年被人察觉,那时候的她,岂是现在的侍童胡乌屋!必会叫所有不服之人闭上嘴巴。

午时一刻。

馆外大道,训义学舍的牛车于一侧道旁排开,载粮食与杂物的辎车五辆,载人出行的只有两辆,且这两辆都是木板车,不仅没有遮蔽顶篷,车板上连席子也不铺。

孔夫子尚没过来,尉窈等二十一名弟子全在这了,她这才知道奚骄也要去,另有崔族及姻亲子弟十几人,均为快到今年入学年龄的孩童。另有部曲勇士、杂役等,大概二、三十数。

午时二刻。

胡乌屋与另名女侍童邢航气喘吁吁跑到了,整个唱诗社就来了她俩。

邢航一看车马分配,明白了,她欣喜道:“原来都得步行!是学馆考验我们敢不敢吃苦,根本不是把我们当奴仆。”

“我早就猜到了。”胡乌屋编瞎话随口就来,她往馆门大道一瞥时,赶紧揽着邢航面朝辎车。“别回头,前天拿鱼打咱们的人来了。”

“啊?他也去?那怎么办?”

“嘘——别说话。你现在回头,快!”

邢航被催得莫名其妙,回过头正见元珩走到了跟前,才明白胡乌屋什么意思。

幸好元珩几乎每天打架,根本认不出前天拿鱼揍过的侍童长什么模样。

“胡乌屋你……”

邢航明知被利用,可恨没证据,因为胡乌屋现在也从容神色了,还冲着元珩过去的方向一扬下巴,得意道:“太好了,他认不出咱俩。”

帝室子不只元珩随行,午时三刻,元子直、元凝、元静容三人也来了。他们算是帝室子里肯上进的,功课每月都有进步。

训义学舍的女学子一共四人:尉窈、郭蕴、柳贞珠、崔琬婉。

元静容径直来到她们这,不说话,往车板上一坐,一腿屈在上,一腿耷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