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大魏女史 > 第53章

第53章(2 / 2)

仍走思贤门,尉窈迈出宫门门槛,陈书史三人止步于内。

“尉女郎,将来或许无再见日了,念及我教过你,临别赠你一言。”一路上陈书史都板着脸,现在语重心长:“你上进,好学,聪慧机敏,只差出身,可是差别的都行,唯独无出身不行。这两天我的确是故意晾着你,我想让你看清这世道,不是你努力争取就可以的!越想争夺不属于你的东西,你受到的屈辱将越多。回去吧,好好想想我的话。”

尉窈:“我也有一言赠书史。”

“女郎请说。”

“你刚才说的……都、是、屁!”

背筐太沉,尉窈一摇一摆的逃开宫门距离。后方的门影内,陈书史的脸比阴影还要黑。

按照奖励规定,尉窈的离宫日期应该是明天一早,幸亏赵芷在家闲不住,沿着女儿必经的路悠哉走,母女俩遇上了。

“窈儿?不是说明天回家么?”

书筐被阿母接过去,尉窈瞬间感觉轻飘飘。她撅着嘴抱怨:“别提了,阿母我跟你说,旧宫的书库可小了,好东西全搬去洛阳了。”

“啊?”不能吧!赵芷寻思,好东西全搬去洛阳是肯定的,但朝堂好几处书库都不小啊。

尉窈自是不能把委屈、不公告诉阿母,见阿母不信,她继续编话:“真的!我要不是亲眼所见,都不觉得那里以前是皇宫。里头还有牲口圈呢,每间书库都赶不上咱家屋子大,我实在不愿呆了,才央求宫人让我提早离开。”

“啊?!”赵芷神情更怪。是,旧宫里是有牲口圈,可那里应该是奚官署所在吧?大魏每年都会俘虏不少萧齐官宦家眷,此等俘虏一般先入奚官署分配劳役,干最脏最重的活。

“真的真的。”阿母今天咋不好骗,尉窈想再编,可是她实在没力气了,肚子也饿得叽咕叫唤。“阿母,我饿了,还困。”

赵芷单手把女儿搂起,让尉窈的小脑袋趴在一侧肩上。“别说话了,阿母抱你回家。”

这一晚,尉窈是睡踏实了,赵芷在院里摸黑练拳,一捣一收的刹音,似她压抑的怒火。

尉骃不再抄书,过来攥住妻子的手,二人并肩进屋。

这一晚,洛阳来的百人虎贲军,搜遍后宫库房,终于在奚官署的灶屋里,找到太子元恪描述之物。

四组木牍,每组上缠绳圈数分别是七、八、九、十,打的结均为死结。还好,找到时的细节跟太子说的一样,证明木牍里的内容未被人看过。

旧宫许久没来过这么多人,所以能腾出空的留守宫役全在附近围观,打探消息。

节从虎贲将木牍封存后,问:“平时谁管这里?”

陈书史躲无可躲,只好上前:“是我。三品女书史陈……”

“我管你几品!书简多珍贵,能这么糟蹋?全当柴烧啊!州府不给你们拨木柴吗?还有,迁都都多久了,此处库房竟从未整理、打扫,那留你们一个个的在旧宫干什么?养着你们吗?”

陈书史垂目听训,不敢表现丝毫不服。她早认命,这就是罪奴出身的女史,哪怕升迁至三品,也会被区区低级别武官呼来训去,没有尊严。

次日一早,虎贲军离开平城回洛阳。

赵芷说去赶早市,送尉窈去学馆后,向城北方向行,一直来到州府衙门前。

有些人就是有种巧缘。

元志正打算巡察农事,骑马出来,“一眼”就看见了赵芷。也是,别人都在过路,只有此壮硕女子从容无惧地直视衙门口。

他喝令着坐骑一步步走过去。

赵芷抱拳:“元刺史,在下兰族女子赵芷,多年前与将军在皇信堂会过面。”

真是她!真的是她!!

元志下马,眼中湿润,抱拳回礼道:“你没变,我老了。赵将军,请进府一叙。”

赵芷:“我早辞去将军职,刺史还是唤我姓名吧。”

“赵将军,这边走。”

府衙有后院,元志带路到竹丛中的木亭,亭周围摆放着各种兰草。二人落座,赵芷拿出两枚竹简,说道:“我知道刺史忙,就不寒暄废话了。”

“我不忙,刚才就是太闲才想骑马绕衙门跑几圈。”元志接过竹简。

一枚上面写着:不舌、世、殳。

另枚写着:石洛、兰、尉、日▏。

赵芷解释竹简来历:“我偶然看到的,抄了下来,刺史知道的,我不大识字,但我保证没抄错。”

元志没追问对方话里的漏洞,寻根究底伤缘分。他反而告诉她:“这是密信,应该与年初四查封的秉芳谍人案有关。”

然后放下竹简,他问:“将军这些年认字该多些了吧,这上面能认几个?”

赵芷先说:“‘兰’字我认识,还认识‘日’和这个棍……”

元志轻“啊”一声。

“这个字我也认识。”赵芷指着“不”字说:“这念‘丕’,陛下教我的,曹丕的‘丕’!”

“哈,哈哈,哈哈哈哈……”

元志陷入回忆。

太和十年,陛下召此女子去皇信堂,赐“赵”姓,并赐名“芷”字。当时皇信堂里悬挂着曹丕撰的《典论》文章,不识字的赵芷却盯着文章面露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