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刻意用深奥专业的术语,叶教授用简洁直白的语言简单介绍了一下春兰的特征,话锋一转,直接点向台下试图降低存在感的程阳。
“程阳同学,”叶教授的声音平稳却带着无形的压力,“作为生科院的学生,尤其我看你对网上关于兰叶同学‘学术能力’的讨论似乎格外‘热心’和‘了解’?那么,你来说说,评判一株春兰是否具有‘艺’的标准,通常有哪些?”
程阳心里一咯噔,硬着头皮站起来,他本就不是专攻兰草方向,又加上今天上课一直神游天外,支支吾吾道:“呃……这个主要是看叶子的形状,还有花形、花色……”
他回答得极其笼统,一些专业知识上的理解,甚至不如直播间里一些资深兰花爱好者。
叶教授脸上没什么表情,但镜片后的眼神却冰冷锐利,他淡淡地追问:“具体点。叶子的形状?哪些形状变异属于‘艺’?花色的哪些变化会被认可?香气是否属于‘艺’的评判标准?作为生科学生,你的回答如此含糊不清,连最基础的判别标准都列举不全,缺乏专业性。连课堂知识都如此敷衍,你倒是很会在网上点评议论别的同学的研究成果?坐下吧。”
“噗嗤……”教室里不知是谁没忍住笑出了声,随即响起一片压抑的窃笑声。
直播镜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适时转向程阳,只见他的脸涨的通红,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恨不得找个地缝转进去。
直播间的弹幕更是瞬间爆炸:
【哈哈哈……叶院士威武!这反问绝了!】
【程阳?这不是网上爆的那张研究生成绩单上排第一的那个吗?就这水平,他怎么考的第一!】
【大型社死现场啊,啧啧……这是被叶院士当众处刑啊!】
在满堂压抑不住的嗤笑,鄙夷的目光和无处不在的直播镜头聚焦下,程阳灰溜溜地缩回座位,几乎将整张脸都埋进了摊开的书本里,只留下一个通红的,恨不得消失的后脑勺。
第39章
叶教授本就是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的性子,最烦的就是那些不懂装懂,学习态度不认真的人,于是他接下来又冷着脸点了几个刚才幸灾乐祸、煽风点火的人。
“刘宇,你刚才也在看手机,似乎对兰叶同学的事情很关注?你来说说,春兰叶片上的‘艺’具体指什么?常见的艺向有哪些?”
“李梅,看你刚才也讨论得挺热烈,你回答一下,兰科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其特殊功效,比如安神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科学联系?”
“张强……”
被点名的几个学生,无一例外,要么回答得磕磕绊绊、错误百出,要么干脆一问三不知,同样在叶教授冷静却犀利的追问下败下阵来,个个面红耳赤,在同学的目光和直播镜头下羞愧难当。
叶教授看着他们,语气带着深深的失望和敲打:“看看你们!专业知识不扎实,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本事倒是不小!在不了解事实、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就妄加评论,甚至参与传播不实信息,这是对学术的亵渎,也是对同学的伤害!都给我好好反省!”
教室里彻底安静了,落针可闻,刚才还跟着起哄的学生们也全都低下了头。
直播间的弹幕:
【叶院士说得对!不懂就别瞎哔哔!】
【还以为名牌大学生,不会跟着网上瞎起哄呢。】
【说了多少遍了,学历不代表人品,不要对学历和专业盲目崇拜。】
【所以,叶院士话里的意思是那个“雪影春眠”真是艺兰?卧槽,那个兰叶才大四吧,这么牛逼?!】
叶教授清了清嗓子,这才将话题引回正轨,语气也缓和下来,带着对专业的热爱和对得意门生的赞赏:“好,现在让我们回到正题。评判艺兰的核心标准之一,在于其叶片或花朵上出现的稳定、可遗传的变异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是线条(如爪艺、缟艺)、斑点(如虎斑、蛇皮斑)、颜色(如覆轮、中透)等等,统称为‘艺’。这些‘艺’的形成,既有自然变异的因素,更需要培育者独具慧眼的发现和精心的选育培养。”
“而今天处于风口浪尖的‘雪影春眠’,正是兰叶同学精心培育出的一株极具特色的新艺兰。它的核心‘艺’在于——叶基处极其细密、内敛、如同冰晶凝结般的‘隐艺银线’!”
叶教授操作电脑,大屏幕上瞬间投射出兰叶论文里,“雪影春眠”那张超高倍显微下的照片。
超高倍显微镜头下,“雪影春眠”那清晰、流畅、如同银丝嵌入翡翠的线条之美,震撼了所有人!
“大家看,在普通光线下,这银线若隐若现,含蓄内敛(展示普通光线照片)。但在特定角度的强光下(展示艺术照),整株兰草会流转出一种清冷如月华、神秘而高贵的银辉,气质卓然,绝非普通春兰可比,这正是‘雪影’之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