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叶便把网礼盒需要独特包装的想法说了出来:“……我想用竹子做礼盒的主材,要结实、好看,还得有咱们兰家村的特色和韵味。就像您编的篮子、做的椅子这样,古朴大气,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有档次。”
兰叶拿过旁边,老村长给他新做的笔筒,“您看,就像这个笔筒,线条流畅,纹路自然,看着就很有味道。”
“……”老村长想说那是筷筒,不是笔筒,但很快就被兰叶的话吸引注意,眉头紧蹙,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小叶啊,你这想法是好的。但我这乡下把式,编个筐啊篮啊自己家用还行,给城里人,还是那么贵的礼盒用……会不会太土气了?拉低了你那好东西的档次啊?”
老人家的担忧很实在,他单纯就是担心自己的手艺配不上兰叶精心培育出来的宝贝,“人家城里人不都兴那种金光闪闪的盒子吗?你看隔壁江家村,那旅游的纪念品包装的多花哨,多亮眼啊!老江(江家村村长)说城里人就好这口……不是爷爷不帮你,就我这手艺……”
兰叶理解老村长的顾虑,他笑了笑,没多解释,当着老人的面拍下那个笔筒的照片,然后发给小蓝,附言:【大佬,紧急求助!你觉得这个笔筒怎么样?大概值多少钱?急!】
几乎是消息发出去的瞬间,对话框上就显示“对方正在输入……”
很快,男人发了条语音过来,温润沉稳的嗓音带着天然的信服力,“这位哪位非遗大师的作品吗?雕刻线条流畅,竹纹自然温润,很有古意。你要买的话,五千应该差不多,我爷爷在某个拍卖会上拍了个类似的,说是仿古竹雕,花了小四千,质感刀工远不如你发的这个好。你在哪儿看到的?要是还有类似不错的,帮我也买一个,我正好拿来送一位长辈。”
随着语音发来的,还有一个转账信息,宋青禹直接豪气的转了一万,并备注:【多退少补,一套笔筒、笔架最好。】
兰叶心道,小蓝这可真配合啊!立马打字回复,【没问题,保管给你弄一套!】
“啪嗒!”一声脆响,老村长手中的刻刀失手跌落在地,他却浑然不觉。浑浊的眼睛死死盯住兰叶的手机屏幕,干裂的嘴唇哆嗦着,无意识地反复念叨那几个如同惊雷般的字眼:“……五、五千?……拍、拍卖会?……一、一…万?!转……转账?!”最后一个“账”字几乎是从他喉咙里挤出来的,带着难以置信的颤音。
“德爷爷,我去哪儿找人来骗你啊。这个人就是我们店里客户,家里很有钱,见过的好东西多着呢。”兰叶翻出宋青禹几次转账的界面,展示给老村长看,语气肯定道,“他说您这手艺值五千,那您这手艺就绝对值!”
“德爷爷,您的手艺不是土气,是真正的古朴雅致,是有温度的匠心!城里人现在最稀罕这个了!您看隔壁江家村,卖的那些旅游纪念品竹编,哪有您这手艺地道?”
老村长呆呆地看着兰叶手机上的转账页面,又低头看看自己布满老茧、伤痕累累的双手,再看看地上那些散发着竹香的篾片,眼眶竟有些微微发红。他大半辈子守着这手艺,只当是糊口的活计,从未想过有人会如此珍视,更没想过能值这么多钱。
而且,还能帮到兰叶,帮到村子……
“叶子……”老村长的声音有些哽咽,他用力搓了搓脸,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成!德爷爷信你!这活儿,我接了!不光我!”
“我去把老李头、张婆子他们都叫上!”老村长猛地站起身,佝偻的腰背似乎都挺直了几分,浑浊的眼睛此刻亮得惊人,燃烧着久违的干劲和一种近乎虔诚的责任感,“他们的手艺,当年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一等一?荒了这些年,是时候捡起来了!咱们老哥老姐几个,豁出这把老骨头,也得把这礼盒做得顶顶巴适!让城里那些人瞧瞧,咱兰家村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还没断根!亮堂着呢!”
兰叶看着老村长眼中那簇重新点燃的、充满希望和干劲的火焰,心头也涌起一股暖意和敬意。他没有多说什么煽情的话,只是目光沉静而认真地落在老人身上,唇角带着一丝笃定的弧度,笑道:“德爷爷,有您和几位老师傅出山把关,品质这块我就彻底放心了。”
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确定性,“您放心,您的手艺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真功夫,和我们地里长出来的东西一样,靠的是实打实的底蕴。就像刚才那位要买笔筒客户,城里识货的人,自然懂得这份价值。我们好好干,大伙的未来日子会红火的!”
他没夸张说会卖的有多火爆,会赚多少多少钱,只说大家都会过上红火日子,这比任何承诺都让老村长安心。
第34章
老村长能当上村长,也是雷厉风行的性子。
不到一个小时,他的家就成了临时的礼盒工艺指挥部”,兰家村沉寂多年的几位老篾匠全部到齐。
头发花白,眼神却依旧锐利的老李头,手指关节粗大却异常灵巧的张婆子,还有话不多,手上功夫却最是细腻的周三爷。连同老村长,四位老手艺人围坐在敞亮通风的堂屋里,对着兰叶送来的简易设计图,还有几份不同规格的样品(红玉萝卜、翡翠露小白菜、水晶胭脂小番茄、腌菜等),展开了激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