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四时赶山记 > 四时赶山记 第20节

四时赶山记 第20节(1 / 2)

做完这件事,好似压在心头许久的一块大石被搬开了,霍凌眼见颜祺眉眼神情都松快了不少。

人活于世就是这般,有个念想和寄托,很多事更容易想开。

自己丧亲日久,早过了想起来就会伤怀的时候,可他的夫郎,怕是还需好一阵子才能彻底放下。

……

离了城隍庙,不急着回程,还需扯红布做腰带。

这个不需多,二尺足够,布行伙计一看是买红布的就知是为了什么,收钱时不忘说了几句吉祥话。

布行隔壁就是间不大的绒线铺子,各色彩线铺了满柜,霍凌见颜祺一直朝里看,便道:“进去瞧一眼,看有没有想买的,也好带上山去。”

颜祺想说不必,可转念一想上了山添置东西确实不方便,现下在家,缺什么还能问问大嫂有没有。

他迟疑道:“我想着绣几方帕子,送大嫂、英子还有明哥儿,家里彩线还是少了些。”

其实给霍凌绣的红豆荷包也没有合适的色,红色是有,先前霍凌买了,但绿色尚缺。

不过他没主动提,与其把没做好的东西挂在嘴边,不如到时候直接拿出来。

“多简单的事,走,来一趟就挑全了。”

绒线铺子小小一店面,看着甚至有些杂乱,掌柜的如同坐在盘丝洞里似的,但你想要什么,她一伸手都能给你寻出来。

以霍凌的身高,站在里面显得铺子愈发逼仄,赶巧又有个夫郎往铺子内进,抬头瞅见他还吓了一跳。

继续留下去就挡人生意了,他只得退出去,在门口等颜祺。

“炉果儿嘞——卖炉果儿——”

一小娘子挽着篮儿沿街卖点心,炉果儿是白面加糖,混上鸡蛋做的吃食,家家多是过年才能做来吃,平常街上常有卖的,也是哄孩子时方舍得。

霍凌叫住她,问怎么卖。

“五文钱三个,您要是要十文钱的,我再多送您一个。”

炉果儿个头不大,咬几口就没了,霍凌算了算道:“那给我拣上二十文的。”

“成,那多送您两个。”

小娘子模样伶俐,立刻数着数给他点了十四个出来,拿裁好的油纸一裹,霍凌摸了摸道:“竟还是热乎的。”

小娘子笑了笑,重新把篮儿上蓄了棉花的干净罩子盖回去。

“可不是,两刻钟前刚出锅,我赶着就出来卖了,您要是吃着好,下回再来,我总在这附近几条街转悠。”

霍凌揣着炉果儿等小哥儿买好线出来,两人各拿了一块儿边走边吃,实是酥脆又香甜。

如此吃着零嘴逛街市的经历,从前颜祺从未有过,觉得新鲜的同时又格外珍惜。

小小一个炉果儿,他分了好几口才舍得吃完,连油纸上剩的一点渣渣也舔干净。

大约是觉得他爱吃,当天夜里喝完药,霍凌变戏法似的又摸出一块炉果儿给他。

颜祺舔了舔唇,心道自己的嘴巴也是被养刁了,比起饴糖竟还真的更馋炉果儿。

“白日里都吃过了。”

“难不成一天只能吃一块?哪来的这规矩。”

霍凌见颜祺不接过去,便从中间掰开,一人一半,这下小哥儿总算乐意吃了。

两人胳膊挨胳膊,像那山里树上捧着松果儿啃的松鼠似的,分完了一块点心。

吃完以后,忍不住相视一笑。

颜祺道:“咱俩可真是够馋嘴的。”

以前就算在家里,也没有这样吃零嘴的,英子嘴馋,照样被爹娘管着,哪里像他俩,躲在屋里“无法无天”。

“这就是当大人的好处,尤其是刚成亲还没有孩子的时候。你不知大哥大嫂,有英子前还隔三差五常做俩小菜,喝两口小酒的。”

一下子说到孩子身上,颜祺抬手蹭了蹭嘴角压根不存在的点心渣,红着耳朵侧身下炕。

“我去接水,咱俩漱个嘴,准备睡觉了。”

霍凌紧跟其后,把剩下的药碗端出去洗干净。

加了点盐的水涮去了嘴里的甜滋味,吹灯前霍凌瞥见了收在针线筐里的桂花头油。

这是今天在镇上新买的,下山后他问了才知,货郎上回进村没带头油,颜祺没买到,也没跟他讲。

倒也是正赶上了,镇上卖的比货郎手里的要好得多,当然也更贵些,一罐子五十文。

怀着小小的心思,他贴着夫郎,将脑袋搁上枕头。

荞麦皮的枕头有一股沙沙声,他喜欢睡平的,颜祺则喜欢抖一抖,把荞麦皮堆在靠下的地方,将脖子垫起来。

颜祺见他进被子,也翻了个身朝向他。

“明日你梳头,记得用那头油试试。”

颜祺听罢却道:“我……想留着过两日再用。”

霍凌开始还想劝颜祺别那么节省,他听大嫂说过,头油就是要常用着才好,英子从小也用,现在头发黑油油的,谁看了都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