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记载的地区正是江左。
谢弄清怎么都无法相信君浩会残忍屠杀一整座城的无辜百姓,所以很有可能是因为发生了无法控制的瘟疫,传染和死亡人数过多。在绝境的情况下,发生暴动,只能武力镇压。
镇压过程中发生了伤亡。
主角即使废了反派两条腿仍旧害怕手握兵权的反派,反派在民间声誉颇高想杀需要借口。
‘屠城’是最好的借口。
不过目前都是空想,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谢弄清瞄一眼正在吃肉的君浩,垂下眸,心想,我时时跟着,不会发生无法挽回的事,也不会让你连最后的退路都没有。
君浩似乎察觉到他的心情,私底下搭在他手背上拍了拍,会全身而退的。
第102章小瘸子他眼瞎心狠18
君浩腿伤之事揭开,随着皇帝赐封地的圣旨一下,太子之位悬空,朝堂上倒是没闹出什么事,事情公布之前君浩一派的人大多数互通了消息。
那日苏宰相请君浩品茶说的也是这件事,大意是探听圣上对下一任太子的意向。
君浩跟苏宰相一派渊源颇深,若细究起来,他还得叫苏宰相一声姨夫,苏夫人是皇后亲姐,因着这层关系他也稍稍透了点自己的谋算。
君轩和君飞英的争斗在小今写下供状时彻底拉开序幕。
供状里写明君飞英给他下毒要他杀了君浩好除掉这颗挡路石,皇帝震怒正要废了君飞英时事情出现反转。
摄政王亲自参与大理寺审问小今时发现小今体内无服毒的痕迹,令这份供状产生疑点。
君浩被奸人所害一事传出,满城百姓议论纷纷,茶楼里的说书人,街边卖鱼的小摊小贩,都义愤填膺,甚至出现官衙日日收到万人请愿书,还君浩一个公道。
太子府前日日都有百姓前来慰问,原本是让老管家去接待就行,毕竟君浩现在还有很多事要处理,跟摄政王早出晚归的也没空,谢弄清就揽下这桩活。
这日清晨,卖鱼郎送了两条新鲜鲤鱼过来,遇上来送鲜花的花姐,在门口聊了起来。
谢弄清一到门口就看见俩人聊得可开心了。
仔细一听是家长里短的,卖鱼郎家里的小儿寒窗苦读总是落榜,这两日闹着非要娶媳妇不然读不下去书。
卖鱼郎愁得很,花姐是媒婆,说有一家姑娘年纪相仿,和离过一次,卖鱼郎一听就开始问长问短的。
“那姑娘长相可还行?”
“哎哟,那长得是闭月羞花。就是脾气吧有点燥,管家什么的都在行。”
“是吗?她有什么条件要求没?聘礼礼金什么的。”
谢弄清捧着瓜子边磕边听,打发时间。
两人聊得正开心突然看见谢弄清就停了下来,把东西递给谢弄清,府里现在下人不多,也省了去采买的人工费,他也不白拿,帮他们看看面相写两张调养身体的药方给他们。
拎着东西递给管家,谢弄清觉着还挺搞笑的,“老管家,你觉着读不好书跟成亲有没有关系?”
老管家一拍大腿,“哪有一文钱关系。咱家殿下五岁作诗、十四岁上战场、十六岁就拿了军功,连个通房丫鬟书童都没有。”
听到通房书童,谢弄清额头突然抽了起来。
这也是他最近才了解到的。
原来有钱人家的少爷读书时身边都会带一个书童,这个书童不仅陪少爷读书,还有帮少爷纾解的作用。
若是以后成亲,妻子同意的话还可以纳入府中,给一个契兄弟的名分等同于姨娘。
当然,若是两情相悦,家中不阻止的话,两人也可成亲。
但大多数给人做书童的男孩子都是家中穷苦,被卖于大户人家的。
像君浩这样的皇子,书童的身份不能低也不会太高。毕竟说难听点,书童=兔儿爷,区别在书童只卖给一个人,皇子毕竟都有望登基,来日登基为帝,书童也会给个小官当当。
“将军真没有书童吗?皇子不都有伴读?”
老管家笑道:“伴读跟书童可不同。伴读都是官宦人家得宠的孩子送进宫跟皇子们一起读书的。哪里能做跟书童一样的事。”
“这样。”
【系统:你第一个位面就是伴读,怎么还问这个问题】
【谢弄清:我惊讶不行啊。之后的位面我应该不会有书童这种身份吧?】
【系统:不知道】
【谢弄清:你永远不知道!】
回到书房,谢弄清就翻出几本地方志或者杂记出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