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还是需要一个好心情的,而收拾整齐的桌面恰好能让他心情舒畅。
整理完隔间,恰好众考生入座。
考题贴板巡回展示,考生则予以多张答卷并数张草稿,以供作答。
正场考题为四书文两篇,并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
范愚瞧见考题后唇角便勾起来了笑。大约是天道酬勤,坚持了一年每日答一道不同的四书题之后,竟然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两篇四书文,恰好便有一篇是范愚两月前刚答过的题。
当时系统给出的打分只不过是93,而来参加县试的前一天,四书题上的打分已经终于达到了他梦寐以求的100。
可惜系统没有在他达到满分之后给出什么特殊的奖励,范愚为此还失望过片刻。
7分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范愚的志向虽然不算高,县试还是打算尽力考个不错的名次的。
因此就没有打算照着曾经写过的文章思路来答题。虽然如此,能恰好碰上一道曾经答过的题还是会让人心里放松不少的。
考试开始时候范愚的满心紧张,在瞧见第一道考题的瞬间便顿时烟消云散了。
四书文的打分到了100以后,范愚面对这类考题已经足够得心应手,哪怕不照着原本的思路来,下笔写就文章时也已经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可能是因为练习得足够多,哪怕是先在草稿上答完后再认真誊抄到答卷上,两篇文章也只花费了范愚一整个上午的功夫。
此时仰头,隔间外边,日头才爬到天空正中间。
范愚在小小的隔间里站起了身,打算原地活动一番因为久坐答题而有点僵硬的身体。
才刚站起身,就听见附近传来一嗓子哭声。
因为考生要往外看考题的缘故,隔间并不是完全封闭。
范愚踮起来脚尖,就瞧见有个年纪不算大的考生以手掩面,从对面的隔间出来,立刻便被一直在巡回考场的人给架了出去。
多半是发现自己还未学成,答不出来题目弃考,方才哭号了一声。
这是范愚头一次直面科考的残酷,为此轻叹了一口气。
从考篮里头摸出来备好的干粮,范愚边往口中塞,边思索着相对而言不太擅长的试帖诗该如何作答。
第18章
试帖诗的命题向来取自前人典故或是诗句、成语,倘若不知其出处便无法作答。
这也正是范愚不大擅长的原因。
虽然因为系统的缘故,他只学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敢下场试一试科考第一关,但毕竟积累不深,对于前人典故和诗句的掌握远不及祝赫。
平日里练习,若是不知出处还有先生先为他讲解,等到搞明白题目再来思考如何作答。
到了考场上可就没有先生相助了。
看到考题前,范愚一直有点隐隐的担忧,唯恐撞上道题教他不知所措。
好在运气还算不错,这回出的题目恰巧是他知道的典故。
范愚松了口气,抬手把最后一口干粮放入口中,打算提笔在草稿上构思一番。
既然破题不成问题,他多番练习之后才终于达到的97分水平,便足够面对这场考试了。
哪怕在试帖诗上得不了第一,被人压下去,也定然能够正场得录了。
落笔之时,范愚已然胸有成竹。
等到他一笔一划地将写完的试帖诗誊抄到答卷纸上,考房外边,日头都还挂得很高,正是一日下午阳光最好的时候。
正场作为县试的第一场考试,考的内容并不算多,难度也还算得上基础。
是以不论从心态上还是身体上来说,给范愚带来的压力并不很大。
科考向来不限制考生提前交卷,甚至还会因为考生交卷早而赞其才思敏捷。当然,前提是最后结果出来时能够榜上有名。
想着这回的结果必然如自己的意,范愚最后检查了一遍几张卷纸,便起身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隔间。
因为卷交得早,还在龙门处傻站着等了许久,才凑到了一批考生,得以“放排”。
因为是头一批的缘故,他踏出科考棚时,甚至还无人在外头等候。
正好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意教人舒服极了。
范愚慢悠悠地出了长宁县城,面上挂着舒适的笑意,顺着田间小路往回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