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 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85节

一觉醒来,孩子三岁[七零] 第185节(2 / 2)

苏笑笑家隔壁大姐也出来买菜,因为星期天不着急做饭上班,看到苏笑笑就走过来同她闲聊。苏笑笑看着农户摇摇头,然后扭脸问,“大姐,您知不知道团团爸在哪儿上班?”

“睡糊涂了吧?公安局啊。”大姐一脸奇怪。

菜农脸色骤变,低声爆一句国骂。苏笑笑看过去,他慌忙小心赔笑:“这,大姐以后常来啊。”一手抓仨两手抓六个杏塞食品袋里。

邻居大姐见状张张口,却不知该说什么,她和苏笑笑当了多年邻居,偷偷看到过苏笑笑大晚上的把整箱整箱的茅台往外推,今天怎么突然占小摊贩的便宜。难道真没睡醒,梦游出来买菜。

苏笑笑看着脸色精彩的邻居大姐失笑:“我买三斤水果,他少我半斤!”

邻居大姐顿时敢长舒一口气,她就说吗,苏笑笑的格局不至于什么便宜都占,“年轻人,这就是你的不对。”

“我,我这不是不知道这位大姐的爱人——”

苏笑笑打断:“我爱人是谁,是干什么的,跟你缺斤短两有关系吗?我爱人是领导,你不敢缺斤短两,普通市民就可以骗?你也不想想是领导多还是普通市民多。领导家十口人,天天找你买菜,你能赚多少钱?支持你生意的还是普通人。你这样干不光坑了我们,也把路边摆摊这条路走死了。”

邻居大姐瞬间明白她的意思:“可不是吗。我们找你们买菜图便宜。现在你三斤少给半斤,算起来不比菜市场便宜,菜市场农药残留超标,我们至少知道找谁。找你买菜不便宜,你卖完蹬着车子走了,我们吃坏肚子都不知道找谁,图什么?”

“是是是,您二位教训的是。”菜农连连点头。

苏笑笑看出他的敷衍,心里可能还在想,哪来的两个神经病,真能多管闲事。苏笑笑扫一眼他旁边卖菜的,“再让我发现你们缺斤短两,我就找街道,说你们在这里影响我们出行,还乱扔垃圾。街道要不出面把诸位请走,以后你们的东西我全包!”

邻居大姐适时打圆场,“好了,消消气,该做饭了。”

苏笑笑先付的钱,否则就不要了,因此听了邻居的话她可以直接走掉。

卖菜的叫住苏笑笑的邻居:“大姐,您等一下,刚才那大姐的丈夫真是公安?”

邻居大姐很多年前就被张怀民叮嘱过,不要说他的具体工作。再加上胡同里的房子门头乍一看差不多,邻居大姐也怕不法分子找张怀民报复结果误入她家,于是说:“你看她的气质像一般人的老婆吗?”

苏笑笑穿着单鞋连衣裙,因为早上天凉,上面还套个薄外套,头发随意盘起来,跟很多家庭主妇没两样。问题是她皮肤白皙,身材很好,神色不紧不慢,一看就没吃过生活的苦。

这几年不是这个工厂裁员就是那个工厂倒闭,这种大环境下苏笑笑还跟养尊处优似的,说明不是她家世了得,就是丈夫厉害。如果只是她本人精明能干,哪怕她是首都首富也能看出疲惫。

卖菜的小贩讪笑着:“好像也是。嗳,大姐,您看要点啥?”

邻居大姐本来想买玉米,现在改了主意,她摇了摇头:“我还是去菜市场看看吧。反正不忙,多走几十米就到了。”

大姐走远,卖菜的就瞪卖水果的。卖水果的很委屈:“我哪知道她掂量一下就知道少半斤。”

“你三斤少半斤,谁掂量不出来?她幸好买三斤,要是买十斤只有八斤,人都不跟你废话,直接找街道。”卖菜的人很生气,”

我卖了那多年都只敢用九两称。回回还送人家一点小菜。你是真贪!”

苏笑笑要再给那些小贩一次机会,所以在胡同口遇到街坊也没说路边缺斤短两。不过经常买菜的都不傻。像罗翠红还弄一把秤,以前是防止菜市场的人不诚实,这几年闲着无聊,无论买菜还是买肉和水果,她回到家都会秤一下。

路边摆摊的那些人也就骗骗年轻人。好在很少有年轻人一早出来买菜。

张怀民接过她手里的肉就发现她神色不对:“谁惹苏主任生气了?”

苏笑笑看着水果说:“遇到八两秤了。”

张怀民拎一下:“四斤给你三斤?”

“三斤少半斤。你拎着差不多三斤是他被我拆穿后又给我半斤杏。”苏笑笑摇头,“才几年啊,就忘了一开始摆摊多么小心谨慎,恐怕被打成投机打吧。”

张怀民:“人都健忘。以后去菜市场。”

“去菜市场。不想再找不痛快。”苏笑笑把水果放堂屋就去做饭。

平时早上苏笑笑懒得做饭,更别说炒菜。苏笑笑估计团团的专业以后可能一走就是两三年了无音讯,趁着他还能经常回来,尽量让他吃美。

苏笑笑把两个鸡腿剔下来,鸡腿肉切小块备用。张怀民洗一把小葱,苏笑笑加鸡蛋和面摊煎饼,想想煎饼可以夹菜,她又炒个素菜。

主食是白粥和馒头。

看起来很麻烦,因为有张怀民打下手,也就半个多小时,七点半就吃早饭了。

团团看着黏糊糊的白粥想喝,看着戗面馒头也想吃,他犹豫片刻决定都尝尝,“妈妈,这个馒头您跟谁学的啊?”扯一层馒头塞嘴里,“您做饭越来越好吃。”

“赵大妈的女儿在城里买了房,不再租咱家的房子。”

张怀民不禁问:“不回东北了?”

“那边也有很多人下岗,肉眼可见越来越不行,虽然她丈夫不太想留在首都,可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买了一套房。听赵大妈说,等孩子成家立业,他们就回东北。黑土地养人,赵大妈觉着回去也挺好。”苏笑笑言归正传,“现在住在我们家的也是一对夫妻,只做馒头包子。因为她做的好,经常车到胡同口就卖光了。”

团团:“他们教的你啊?”

“可能听谁聊过我和你爸工作好,不至于下海跟她抢生意,上次我去收房租,找她买几个馒头,她没要钱,听我说离得远没时间过来就教我怎么做。”

张怀民:“回头给人减——”

“你打住啊。”苏笑笑不禁开口,“公是公私是私。我跟他们说了,院子里可以种菜,随便种。他们一年到头省下的菜钱也够咱们一家买馒头。”

团团点头:“爸爸,您多大了啊?还不知道钱和感情不能混为一谈。亏您还是局长。”

苏笑笑:“所以他是副局长。”

张怀民好气又好笑:“你们娘俩有必要这么埋汰我吗?”

苏笑笑:“我是提醒你。你这几年是关键期。爸之前说的话,你最好听进去。”

团团很好奇:“什么话?”

不适合让儿子知道。苏笑笑胡扯:“国际班列那事。你爷爷在报纸上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