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长安食肆经营日常 > 长安食肆经营日常 第36节

长安食肆经营日常 第36节(2 / 2)

袁慎己很是上道:“袁某还未用午食,看来段

娘子又做了些美味佳肴了,只可惜似乎食盒已空,袁某无福品尝了。“他装作遗憾摇了摇头。

竟然真没吃午食,段知微赶紧把手中食盒塞进他怀中道:“盒中还有两块烧麦和一块甜糕,都尉不嫌弃,垫垫肚子吧,到了食肆,我再做些其他吃食给都尉。”

袁慎己中午在官署廊下吃了两大块蒸饼,一盘馈春盘以及一碟白灼羊肉,还不是很饿,此刻却装作饿坏的模样自食盒取出烧麦,那烧麦已经凉了,菜叶焖久了也发黄,而后对着段知微抱拳:“很美味,多谢段娘子。”

马车比驴车快多了,到宣阳坊时,天色还大亮,阿盘忙着整治暮食,见她带着袁慎己回来,问道:“今日可要做些别的吃食?”

段知微一早便去了曲江,也不知食肆里头还剩什么食材,去火房里头一看,一竹篮新鲜水灵的绿豆芽、马兰头、蚕豆,被食肆众人整治的干干净净。

段知微决定做一道春菜饼。

这是个快手菜,只需把蚕豆和马兰头下锅焯水,蚕豆碾成泥,加入盐、胡椒调味。与马兰头和面粉鸡蛋混合,揉搓拍扁成一个个小圆饼,下锅小火煎。

煎到两面金黄,边缘微微卷起,有焦脆的香气时即可。

她觉得不够,又从梁上取下一块咸肉,配上春笋上蒸笼蒸。

这春菜饼做起来简单,味道一点儿不含糊,段知微试着先给袁慎己上一盘,他咬上一口,发出轻微“嘎吱”的焦脆声响。

蚕豆有回甘,马兰头清甜,饼皮则是充斥着麦香,还能吃到一丝胡椒粉的风味,让人感到浓浓的春日的气息。

袁慎己一口气吃完一盘,又把筷子伸到春笋煮咸肉上,这日的竹笋鲜嫩爽脆,怎么煮都好吃。

段知微在把春笋和咸肉上锅时,特意给咸肉划上几刀,在炖煮时,咸肉的油脂侵染到春笋之上,使得春笋更加油润;同时春笋也解了咸肉的油腻,二者可谓是相辅相成。

不光是袁慎己,这菜赢得了众位食客的一致好评。

段知微忙完这一阵,端上一爵竹叶青给袁慎己续上:“都尉近日都不怎么来食肆,原来是在曲江畔皇家园林值守啊。”

他缓缓饮一口酒:“也不是,这几日几乎都待在鸿胪寺。”

“鸿胪寺?”她眨巴眼睛,长安大大小小的寺庙她几乎都要被段大娘带着拜遍了,鸿胪寺又是什么寺。

袁慎己不由失笑,而后很有耐心的跟她解释:“不是寺庙,鸿胪寺是个官署。”

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外吏朝觐、诸藩入贡。大都数时候,鸿胪寺都要负责迎送接待国外使者。

一般金吾卫并不会负责保护外国使臣,可此番陀汗国国王亲来长安,并献上南海稀缺黑珍珠、珊瑚等珠宝,意欲娶上一位皇室宗亲,以结秦晋之好。

金吾卫只得派人在鸿胪寺外负责这位国王的安全。

“还真是辛苦呢,不知那南海珍珠是个什么模样”段知微很喜欢珍珠饰品,不禁幻想了一下,又对袁慎己笑道:“明日我订了一框鲜虾,意欲熬成虾籽酱油,都尉若有空,我给你送上一瓶虾籽酱油。”

袁慎己应声说好,站起来欲走,又朝她看一眼:“段娘子可知元宵?”

“当然了”她兴奋跳起来:“那可是一年只一次可在夜间城中游玩的时刻,我绝对不会错过的。”

袁慎己这才点点头,起身离去。

他今日白日在曲江园林值守,晚上便无须再值守,可以回府休息,袁慎己路过自家的府邸,目不斜视地骑马走了。

他到了东市最大的首饰肆铺,捻金阁。

掌柜本在招待别的顾客,见到袁慎己,赶紧躬身跑了过来:“袁都尉怎会踏足小店,真是蓬荜生辉,都尉可有喜欢的,您尽管挑,有事吩咐小人给您拿”

袁慎己扫视了一圈,也没找到合乎他眼光的首饰,索性坐下先饮一碗茶。

只听一伙计不耐烦道:“这位娘子,我们这支莹珠簪,乃是老渔夫在南海边上偶然捞到的大珍珠,百年一遇,又千里迢迢运送来长安,请手艺好的匠师精心镶刻,取‘琼蚌晞曜以莹珠之意’,您接连三日来看这簪子了......”

袁慎己听见珍珠二字,心下一动,闻言望去,只见一身穿波蓝绉纱裙的年轻女子面色涨红的拿着一根簪子,那簪头雕成雪莲模样,中间果然镶一颗晶莹凝重的白珍珠,几条流苏细细垂下,煞是好看。

捻金阁的伙计都是人精,见那年轻女子身上的绉纱裙乃是去年流行样式,就知她应只是小富之家,哪买的起这价值半个宅子的簪子,又见她拿着簪子不肯撒手,忍不住出言讥讽两句。

袁慎己盯着那簪子看了半日,突然站起身走到那女子身旁,女子先注意到秦劲头上束着的贵重墨玉冠,又见他相貌及其俊朗,不禁羞红了脸,她瞟一眼刚刚讽刺她的伙计。伙计见四品都尉走过来,以为这女子是他的相好,吓得脸都绿了,慌忙就要求饶。

只听闻袁慎己沉声道:“这位娘子,若你不买这根簪子,可否将簪子让给在下。”

第48章第四十八章鸿胪寺的客人与三虾面外……

第二日一早,路边芦苇上的露水还未滴尽,晨雾也未消散,泾河边的渔夫就赶早儿送来一篓子活蹦乱跳的小河虾。这虾放入葱姜蒜爆香,油爆也好、椒盐也行,就着酒一口一个嘎嘣脆,是非常好的下酒菜。

渔夫的独轮车上还有个木盆,里头是今早打捞的几条极肥的鳜鱼,段知微徒手拿起一条,鳜鱼的尾巴有力地挣扎着。这鱼一看就新鲜,肉质好,她掏出荷包,把这盆鳜鱼也买了下来。

想来是天气没有那么冷了,食肆早上的生意也变得好了很多,阿盘和蒲桃守着四散热气的蒸笼,还要守护被金华猫虎视眈眈的一盆鳜鱼,忙碌得很。

段知微把肚子涨鼓的河虾全部挑了出来,选了口大铁锅开始熬煮酱油,这酱油除了虾籽还要再加入葱姜、酒与冰糖,煮出来的虾籽酱油拌面、煮馄饨,甚至蘸水煮菜都能吃出咸香回甜的鲜美滋味。

虾籽酱油在小火上炖煮着,酱油的焦香和虾籽的鲜味慢慢从锅中释放开来向外弥漫。

在路上走着的行人一下就被这鲜香气吸引了过来。

想来是上元佳节临近,长安多了许多胡人的商队,这些人牵着一队队高大气派的骆驼,趾高气昂走在坊市间。只不过胡人自有自己聚集地,一般不会到长安本地人的食肆里头用饭,再加上段知微也并不会做异国美食,比如那些雪松饼、法拉费或者是哈尔瓦酥糖,也就放弃招揽这部分食客。

再说她曾在东市闲逛的时候花二十文铜钱买上过一小块哈尔瓦酥糖,上头撒满葵花子、白芝麻和各色坚果,有点像龙须糖,嚼着倒是满口生香。只是这糖曾在蜂蜜里浸泡过一遍,实在甜到倒牙,吃了几口就腻的吃不下去了。

于是段知微想:“或许胡人的口味跟长安人不一样。”

食肆外头已经开始大排长龙,蒲桃走过去拉拉她的衣襟道:“娘子娘子,有几个金发碧眼的胡商在那儿瞧我们的肆铺呢!”

蒲桃年纪还小,对牵着骆驼,有蓝色眼睛的胡人有着巨大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