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时候起,她觉得不对了呢?
前日,她察觉后山禁地有人触动过她的结界。然而四野寂静,无半点邪气,唯有冰玉冷泉石上残留一缕冰凉气息。松针潭水清寒百丈,那是凡人该去的地方吗?是谁在其中寻求心安?
又是何时,她察觉那身影竟是自己最疼爱的孩子?
是在经堂中吗?小青霁低首持经,神色却郁郁难掩;是她少女亭亭玉立,眉眼间却浮起不合年岁的妩媚时?她的呼吸一日比一日急促,不似静修之气,反更像一缕雌性的幽香,在灵息间若隐若现。
已有院中弟子低声进言:“观主,青霁近来经诵时常失神,气息似也有些……异样。”
她当场斥道:“休得妄言!那孩子清心如昔,岂容胡乱揣度。”
可转过身后,她的目光却久久停在经堂中的那道纤影上。
修道百年,她自信看人不差,青霁的眼神依旧澄澈清亮,不见半点魔念,只有被压抑的痛与惶惑。
然而……她心底清楚,那孩子,确实有哪里变了。
今日更是如此。经声未终,殿中忽弥散一缕异香,不似檀烟,却较檀烟更为浓烈。掌观心头一震,只得将她独自唤至廊下。
晨雾未消,石阶静寂。青霁垂首而行,步履微虚,身上那股掩不去的鹿息扑面而来,使她恍惚间忆起旧人。
然青霁与那人终是不同。那人清姿绮艳,风流不羁;而青霁却安静澄澈,虔心如一,美好得宛如一株清净莲芽。
她是自己亲手抱入山门的孩子。当初见她骨相纯澈,便取名“青霁”,盼她如晨霭初晴,道心通明,不染尘垢。
这些年,她亲眼看着这孩子长大:从稚女束发,到与师姊妹拌嘴的青涩少女,再到端谨沉静的女修。那是她最放心的弟子,本该如一株清莲,稳稳开在经坛与净室之间。
去年,她还亲口道过:“小青霁心性已定,可接我衣冠。”
思及此处,掌观胸口一酸。她明白,这孩子的气息已然遮掩不住。于是,当夜,她亲自持符守于静室,决定看清这一切。
并非欲窥,而是怕这孩子孤身一人。若真被神选中,至少还有自己在旁守着。
---
静室内,灯火摇曳。
青霁批衣端坐榻上,低声诵《净思诀》。
她的姿态依旧端谨,双膝并拢,手指在袖中捻诀,宛如清莲收拢花瓣。
掌观盘膝坐于榻前,气息沉定,心底却罕有地生出一丝动摇。
“……净心……净思……”
青霁的声音微颤,喉咙干涩,却仍一字一字勉力吐出。
这是她最熟悉的孩子。自幼修行,从不懈怠,安静纯净,澄澈如水。
然而此刻,诵经声之中已隐隐夹杂惶恐与挣扎。
掌观敛目养息,却听得分明。
不多时,她便觉出异样。青霁的呼吸骤然安稳,那份安静来得过快,不似修行入定,更像被无形之力强行催眠。
下一瞬,她只觉神识一滞,似被某种无形屏障阻隔。
掌观抬眸。榻上已弥漫起淡淡的雾气,银光在衣衾下若隐若现。
青霁睡颜初时安详,胸口起伏绵长,唇角微弯,如沐清风,恬静得仿佛置身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