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南城儿女[年代] > 南城儿女[年代] 第200节

南城儿女[年代] 第200节(1 / 2)

林飞鱼口干舌燥,发现水壶已经空了,正要去厨房烧水,余光却瞥见门后躺着一封信,应该是邮递员塞进来的,江起慕进门时推到了角落里,所以刚才两人才没发现。

她放下水壶,缓步走到门边,弯腰拾起那封信。

当看到信封上“云南”的寄件地址时,她微微一怔,她在那里并没有相识的人。

她拆开信封,展开信一看,当看到“二姐”两个字,眼眶瞬间涌上一阵热意。

是常静!

是消失了两年多的常静写来的信!

“二姐:

很抱歉这么久才给你们报平安,更抱歉让你们担心了,我现在在云南的一个小山村支教。两年前,我在报纸上看到云南地震导致当地教育设施严重损毁的新闻,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当年解放军把我从废墟中救出来的场景,也想起了在地震中遇难的慧慧老师……这些年,我好像一直在浑浑噩噩地活着,从未真正想过自己想要什么,只是顺从地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但那一刻,我突然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我想像你和大姐那样,勇敢地为自己活一次,所以冲动之下,我收拾行李踏上了开往云南的火车。临走前一天,我去看了周伟霆的婚礼,我站在街对面,看着他西装笔挺地在门口迎宾,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那一刻我才明白,自己那五年的感情多么可笑,我曾经去他家找过他,他说心里只有我,可转眼间,就能满面春风地迎娶别人……”

她深吸一口气,继续往下读。

“当然,我那么迫切地离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想彻底挣脱那个女人的控制,我不敢当面反抗她,但我知道如果不逃得远远的,这辈子都逃不出她的掌控,我不想继续过那样的生活,所以我选择了逃离。”

“在开往云南的火车上,我遇到了同样要去云南支教的梁建东,多亏有他,我才没被人贩子骗去偏远的山村,也多亏有他,我才能这么快在云南安顿下来,和周伟霆分手的时候,我感觉天都塌了,也感觉以后再也不会爱人了,但我现在想说,老天爷自有祂的安排,一切也都是最好的安排,对了,他现在是我的对象。”

“来支教之前,我的心里充满了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命途多舛,又觉得自己活得无比失败,可到了这里,看到孩子们穿着磨破的鞋子,每天还要走两个小时山路来上学……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太过矫情,虽然生父早逝,生母不认我,但常家把我当亲生女儿,从未在吃穿用度上亏待过我,还供我读书上学,我有什么资格觉得自己命苦?”

“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神,感受着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我突然明白了自己想做什么。这两年,除了日常教学,课余时间我还教当地妇女缝纫手艺,等她们掌握了基本技能,我就把她们推荐给广东的服装厂,看着她们的生活一点点改善,我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我现在在这里过得很好,每一天都很充实,你们不必为我担心,等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回广州看望你们,你和家里人都好吗?盼望着你的回信。”

信纸下方还附着一张常静和梁建东并肩站在简陋的校舍前的合照。

照片里的常静晒黑了许多,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却掩不住她眼中那份前所未有的坚定和自信,再不是从前那个总是低着眉眼、不敢与人直视的姑娘了。

梁建东比她高出半个头,方正的脸庞上两道浓眉格外醒目,眉宇间透着一股正气,跟周伟霆比起来,显得落落大方。

他自然地挨着常静站立,两人肩膀相贴,在斑驳的土墙背景下,竟有种说不出的和谐。

再下面,是几封被撕碎后重新粘好的信,一展开,一张小纸条从里面掉下来。

上面写着:“二姐,这几封信是当年你阿婆写给你的,原本应该早一些拿给你的,但我一直没勇气拿出来,对不起!”

看着这些迟到了十二年的信,林飞鱼抱着信纸的双手轻轻颤动,泪水渐渐模糊了视线。

江起慕推门进来时,正看见林飞鱼抱着一封信,哭得双眼通红。

不等他询问,林飞鱼就抬起头,带着浓重的鼻音说:“是常静的信……她去云南支教了。”

她没提阿婆的信,也没打算提。

既然决定释怀,那她就不会捏着过去不放。

就像搭公交车一样,到站了就该下车,硬坐着不走,只会错过新的风景。

江起慕快步上前,用指腹轻轻拭去她脸上的泪痕:“出什么事了吗?”

林飞鱼摇摇头,嘴角却扬起一抹欣慰的笑意:“没有,她在那边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我真心为她高兴。”她突然握住江起慕的手,“对了,信里说那边的孩子生活很艰苦,教育资源也很匮乏,我想给他们捐些物资,你觉得怎么样?”

江起慕在她身旁坐下,温声道:“这个想法很好,年后我以公司的名义捐五万元的物资,并安排司机亲自送过去,你有什么要带给常静的,可以一起捎去。”

林飞鱼望着他,突然扑过去环住他的脖颈:“谢谢你……”

江起慕轻轻拍了拍她的屁股,低笑道:“就这样谢我?”

林飞鱼怔了怔,转身拿起路上买的烤红薯,仔细剥开焦黄的外皮:“那……我喂你吃?”

江起慕唇角微扬,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口:“很甜。”

林飞鱼眉眼弯弯地望着他笑。

是啊,真的很甜呢。

***

李兰之在上海住了两年多,心里始终惦记着大院里的生活,尤其想念十八栋那些朝夕相处的老邻居们,这次江起慕回广州,她特意嘱咐他在大院附近找房子。

常明松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租什么房子啊?江工上下楼不方便,以后我来负责背他上下楼!”

朱六婶也连连摆手:“自从兰之去了上海,我们十八栋冷清得跟什么似的,现在终于要回来了,怎么还要搬出去住?”她叹了口气,“要不是国才他爸腿脚不利索,我都想跟你家换房子住。”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刘秀妍突然开口说:“跟我家换吧,我家没有老人,而且我这两年胖了很多,都有冠心病了,医生建议我多做运动,搬去二楼正好合适。”

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要知道,放在从前,这样的话是绝不会从刘秀妍嘴里说出来的。

说起来也怪,过去几十年,刘秀妍和李兰之这对老邻居总是在亲亲热热的闺蜜和冷战中反复横跳,好的时候,刘秀妍总会给李兰之煲汤,不好的时候,楼上楼下住着,见了面当没看到。

可自从李兰之去了上海,最不适应的反倒是刘秀妍,三天两头就要念叨几句“兰之在的时候如何如何”。

林飞鱼怔了怔,轻声道:“刘阿姨,这怎么好意思……”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刘秀妍干脆利落地一挥手,“就这么定了,这两天就搬,别拖拖拉拉的。”

林飞鱼下意识看向江起慕。

江起慕会意,温声道:“刘阿姨,要不我们给您补些差价?毕竟一楼……”

“补什么差价!”刘秀妍脸色一沉,“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你们好意思给钱,我都不好意思收!再提钱的事我可真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