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南城儿女[年代] > 南城儿女[年代] 第154节

南城儿女[年代] 第154节(2 / 2)

罗晓雪被拉回到座位上,手指指着自己,一脸震惊说:“我是对象?我怎么不知道?”

苏志辉手忙脚乱地从兜里掏出一包动物饼干塞给她,声音不善道:“快吃你的,别说话了!”

罗晓雪被这么训了也不生气,反而开心地抱着饼干吃了起来,还像小孩子一样,吃狗形状的饼干时,要先“汪汪”两声,吃猫饼干时,就喵一声,吃公鸡饼干时,突然就仰着脖子打鸣起来。

这诡异的一幕让屋里瞬间安静下来。

姜珊瞪大了眼睛,她刚才就觉得罗晓雪有些不对劲。

刚才她和刘秀妍、苏志辉两人吵起来的时候,罗晓雪好像没事人一样坐在一旁看戏,完全不受影响,后来又误解她的话,不过当时她还以为对方听错话了,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这罗晓雪该不会是个傻子吧?

一想到这个可能,姜珊突然心情好了起来。

刘秀妍也发现了不对劲,把苏志辉拉到一边小声问道:“志辉,你这对象……”说着她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脑子,“她这里该不会有问题吧?”

苏志辉挠了挠鼻子,又咳嗽了一声说:“妈,晓雪不是傻子,她就是小时候发烧家里人没及时发现,脑子*被烧糊涂了,但她很听话,也会做家务活,以后你有什么活直接吩咐她干就行。”

刘秀妍如遭雷击,刚才的喜悦一扫而空:“不行!你不能娶个傻子当媳妇!我听人说了,傻子生的孩子也会是傻子,你这么好的条件,什么样的女孩子娶不到!”

姜珊听到这话暗暗撇了撇嘴。

苏志辉腿瘸不说,还在舞厅那种地方工作,也只有傻子才会看上他!

苏志谦也说:“妈说的有道理,结婚的事你再慎重考虑一下,不能冲动……”

话还没说完,就被苏志辉给打断了:“晚了,我已经冲动了,晓雪她怀了我的孩子……”

这话一出,屋里再次安静得落针可闻。

苏志谦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你忘了你的腿是怎么瘸的吗?你怎么还敢做这样的事,你真是……”

“狗改不了吃屎。”

姜珊在心里默默为他补上后面的话。

当年苏志辉就是搞大了别人的女儿才被打瘸了腿,没想到他还敢这么做,而且这次更离谱,居然连傻子都不放过!

苏志辉破罐子破摔:“大哥你骂的都对,不过晓雪现在已经怀孕了,她父母也知道了这事,大哥你不是一直让我做个负责的成年人吗?我现在就是在负起责任。”

刘秀妍又气又急,用力一拍他的后背道:“你这死孩子,怎么又惹这样的麻烦回来!”

苏志谦瞪着他,没出声。

苏志辉补充道:“晓雪她二哥是道上混的,如果我不娶她,她二哥会把我另一条腿也打瘸,大哥你也不想看我变成瘫痪,下辈子都只能躺在床上吧?”

苏志谦脸色铁青,拳头攥得发白。

***

根据1980年婚姻法,女子要满二十周岁才能登记结婚,罗晓雪还差半年才满二十周岁,但两人还是赶在春节前仓促办了。

原因有二:一是罗晓雪的肚子快要藏不住,二是苏志辉的另一条腿经不起女方二哥的“关照”。

虽说苏志辉在舞厅收入不少,可架不住他花钱如流水。最后还是苏志谦掏钱操办了酒席,这让姜珊心里很不是滋味。

刘秀妍更是愁眉不展。

本以为小儿子终于要成家,带回来的媳妇看着乖巧漂亮,谁成想竟是个痴傻的!

罗晓雪过门的第二天,刘秀妍就悄悄把传家的传家手镯收了回来。她本想转送给姜珊,谁知姜珊接过镯子时“手一滑”,那传家手镯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从此苏家再没有什么传家宝可言。

刘秀妍为此气得卧床三日,连年都没过好。

一九八八年的春节在鞭炮声中悄然远去。

开春后,常欢和钱广安真的着手筹备起服装店的事。

只是开店前,钱家为此闹得不可开交——钱大姐坚决反对这事。

钱大姐本就不中意常欢当弟媳,尤其是听说她曾想去香港钓金龟婿后,更是看她不顺眼。

如今见她“撺掇”弟弟合伙开店……不,不是合伙开店,而是钱家出钱,她无本当老板娘,当即就炸了锅。

“妈!”钱大姐急得直跺脚,“我跟您说过多少回了,常欢跟广安不合适。您不听劝也就罢了,现在他们要开店,您不但不拦着,还把棺材本都掏出来,这不是糊涂吗?万一赔个精光可怎么办?”

钱母慢条斯理地织着毛衣:“广安说了,他们考察过市场。现在的年轻姑娘都爱捯饬自己,十分舍得花钱买衣裳。就算赚不着大钱,总归亏不了。”

“妈!您别被他们糊弄了!”钱大姐急得声音都变了调,“做生意的有赚有赔,他俩连账都算不明白……”

“行了。”钱母突然打断她,手里的毛衣针一顿,“你弟弟长大了,该有自己的主意。再说……”她抬眼看了看女儿,“你已经是嫁出去的人了,娘家的事就别操这么多心了。”

钱大姐顿时僵在原地,张着嘴却说不出话来。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可钱大姐从不认这个理。

她虽已为人妇,膝下两个孩子都上学了,可心里始终把娘家放在第一位。自打父亲走后,她更是把自己当成了钱家的顶梁柱。

这些年和娘家合伙开的杂货铺,她出力最多,却总把大头利润留给娘家。

婆家不是没有怨言,丈夫也常为此跟她置气,可她总说:“那是我亲弟弟,我能不管吗?”每次都被她三言两语搪塞过去。

她原以为,自己的付出娘家人心里都有数,只是嘴上不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