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太勉强消化接纳了地质的定义,她转头又开始担忧苦恼了起来,“天蒙,你说你是个女孩子家,你学点儿别的专业不好么?学个师范啊、医生啊啥的,工作了多体面?你学个地质,之后漫山遍野的跑,那多累?风吹日晒雨淋的,女孩子家家,犯不着吃那么多的苦。”
宋天蒙定定地看着宋老太的眼睛,没有出声。
宋老太一下子就懂了宋天蒙为什么要去学这个专业的原因。
她面前的人不只是她的外孙女,还是天蒙山上的神明。
身为神明,肯定有着神明需要去做的事情,那些定然不是她这个凡人能够猜想揣测的。
“去吧去吧,你想去做什么都行,姥都支持你。”
宋老太擦了擦眼睛,本来就不直的腰越发弯了,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天蒙啊,甭管你去了哪里,都别忘了你在天蒙山下还有个家,别忘了回来看看姥。”
宋天蒙重重地点头。
高考那天,西北风呼啸凛冽,老宋家全家人都守着考场,心里整整齐齐地盼望着宋天蒙考不上。
别说是宋老太了,就是马来春、谢招娣和芦花开妯娌三个,都把宋天蒙当成亲闺女来疼。眼下知道宋天蒙上大学是为了风里来雨里去地往山里钻,全家都不乐意!
这个大学还不如不上呢!
村里没上过初中的人都能进厂打工过上松快日子了,宋天蒙上大学是为了吃苦?
老宋家的人全部都无法理解。
可是这一堆粗壮的大腿也拧不过宋天蒙的细胳膊。
或者说,根本不敢拧。
与宋天蒙一起参加高考的还有宋振西、宋振北、宋振光、宋振明、宋天意、宋天心,宋振兴七个,老宋家这一辈儿的孩子多,除了老大家的宋振东和宋振南因为年龄大已经成家,其它的都来参加高考了。
宋振西和宋振北小时候不爱学习,可没少让马来春头疼,但是被宋天蒙给安排了纠错能力后,兄弟俩挣扎几天就认命了。小时候都是闹腾的性子,但越长越像宋清江,性格一个比一个内敛,话一个比一个少,用马来春的话说,这兄弟俩都被她给养成锯嘴葫芦了。
宋振西和宋振北打小就和宋天蒙关系好,平时只有同宋天蒙聊的时候话会多一些,长大后也不用人督促他们学习了,劲头比宋振东和宋振南还要足,这次考上大学的希望不小。
宋振光和宋振明倒是一如小时候那般爱折腾,话不仅多,还密,兄弟俩同时出现的时候,老宋家的热闹劲儿能翻倍,简直就是说不完的话,差点把谢招娣给吵吵得抑郁了。
话多归话多,可学习也还行,比不上宋振西和宋振北,但也差不了太多。
宋天意和宋天心是两个小姐妹,比宋天蒙还要小一些,再往后是宋振兴,都是芦花开和宋清湖生的。
虽然宋老太没有明显的重男轻女倾向,甚至还略微有些重女轻男,可是当初连生两个闺女时,芦花开心里还是不好过的,她瞧着大嫂连着生四个都是儿子,二嫂生的两个也都是带把儿的,唯独她……芦花开私底下没少去天蒙山上祭拜许愿,最终盼星星盼月亮生了宋振兴。
让芦花开心里有所快慰的是,宋振兴是老宋家这一辈儿所有男丁里长得最好看的,也是最让人省心的。
谢招娣没少酸芦花开生了三个贴心小棉袄,哪像她,生了两个脑海的哪吒!
如今老宋家这一代的大部队都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考场,多数人的心情都是激荡无比的,唯独马来春有些说不上滋味的难受。
马来春看看长子宋振东,再看看次子宋振南,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振东,振南,你俩想开点。”
“妈知道你们受你小姑姑的影响最深,也是咱家最爱学习最上进的人,可是时也命也,半点不由人。你们俩都是二十好几快奔三的人了,家也成了,业也立了,就算再想念书,也不能抛下这一大家子去读书。”
“就当是妈自私了,妈没有你爷奶那么大气,妈心眼儿小,想留几个在身边守着。”
55
第55章-39
◎留个念想◎
宋振东和宋振南心里确实有些不是滋味,可是听了马来春的话,看着已经半头白发的马来春,再多念头也都放下了。
“妈,没事儿,小姑姑教了我很多,还给我留了不少好东西,我就在厂子里守着小姑姑的心血,把小姑姑的心血做大做强,不一定会比振西和振北差。”
宋振东出声安慰马来春。
宋振南也收回了盯着看考场的目光,同马来春说,“妈,你说得对,这么大的家,总得留几个人守着。振西振北他们有出息,该出去闯闯,我和我哥守着咱一大家子。让振光振明和振兴他们放心去闯。”
谢招娣鼻子一酸,搂住宋振南的肩膀就开始呜呜呜地哭,“振南啊,真不枉婶婶一直拿你当亲儿子养着。婶婶一直都担心振光和振明要是考上了大学该怎么办,婶婶和你二叔身边一个孩子都没有,万一有个头疼脑热可该咋办,呜呜呜……”
宋振南:“……”
马来春笑着翻了个白眼,她这个二弟妹虽然时常发神经,可是对小辈们从来都不差,特别是宋振东和宋振南,有时候她这个做亲妈的想要严厉些,谢招娣时常扯她后腿,比她还惯着这几个小的。
芦花开心里又是一番其它的计较,她觉得自己是个命好的,日子过得不愁吃穿,三个孩子也都争气,可是难免想到自己那些娘家侄子。
因为娘家大哥芦树生不做人,娘家嫂子谢雪芳后来再婚了,几乎不管芦树生留下的三个孩子。早些年芦老太和芦老头活着的时候,那三个孩子还有个依靠,可是芦老太和芦老头都被芦树生的事情刺激得不轻,整日郁郁寡欢下,没过几年就撒手人寰,留下芦青根、芦青苗和芦丫丫兄妹三个。
老芦家只剩下芦花开这一个长辈,其它人都死的死,不管的不管,芦花开同宋清湖商量过,把三个孩子接到老宋家养了几年,芦青根和芦青苗都没心思读书,小的时候跟着下地赚了几年的工分,长大到能够进厂打工的年龄,就考进了造纸厂里,早早便自食其力了。
芦花开心疼芦丫丫是个侄女,想多养几年,可芦丫丫知道姑姑帮衬自家这么多年已经仁至义尽,毕竟亲妈都不管了……她也不忍心再多给姑姑和姑父添负担,考上工厂的工作后,就在厂子里找了个家境还算殷实的后生嫁了,还同那后生约定好,姑姑养了她九年,她要把她九年的工资都交给姑姑和姑父,还姑姑和姑父的养育之恩。
芦丫丫的男人心疼芦丫丫的经历,也同意了,可芦花开没同意,她盼着侄女日子过得幸福一些,早点忘了小时候受过的苦,她也不希望侄女和侄女婿往后因为工资的事儿生嫌隙。
再者,老宋家也不缺芦丫丫的那点工资。
看看自家闺女儿子,再想想娘家的侄女和侄子,芦花开心里唏嘘不已,又把自家那死去多年的大哥在心里翻来覆去的骂了几十轮儿,真不是个东西,他但凡做个人,青根、青苗和丫丫又何至于吃这么多苦?老芦家又何至于败落成现在这样?
得亏老宋家不是苛待儿媳妇的家风,不会因为看儿媳妇娘家势大势弱就下菜碟,不然她都不知道自己的日子得被拿捏成什么样。
人心各异,哪怕都是站在县城高中的门口,都汇聚出了一幅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