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渡唇角弧度微微上扬,“知道,来的时候看了,村口大树下有一口井。”
“行,你去吧。”
宋书言觉得他可能是不自在,想找点事做,没有阻止他。
其实沈渡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男人。
值得托付终身。
他眼里有活。
不像很多男人,家里酱油瓶倒了都不知道扶一把。
宋天明放下茶碗,也进厨房看了一圈,“你们晚上吃啥?”
“玉米粥。”
提起晚饭,宋书言整张小脸皱了皱。
要说在下乡让她最不适应的,不是干活,而是伙食太差。
干活她干得慢,干不好,只会挨婶子们说两句,婶子们看在她时不时给她们孩子分糖的情分上,也不会当面蛐蛐她。
天天喝玉米粥,她真的很痛苦。
下乡大半个月,她知道为啥知青院总是喝玉米粥了,原因无他。
大家跟她一样,下乡前没做过饭,就玉米粥最不容易出错。
至于会做饭的,可能觉得,大家都这样做,他们何必那么麻烦,整不一样的饭菜?
煮玉米粥多省事啊,一锅熟!
当然,有时候会加点红薯,加点青菜叶子什么的,大家累了一天,也不挑食。
至于挑食的宋书言为啥不租个老乡的房子,搬出去开小灶,她想过,没这个条件,也不安全。
村里不少光棍呢。
她和秦斐去河边洗衣服都怕落单。
沈渡去了挑水,周景深也没闲着,他出门,看见大门敞开的人家就进去问问,有没有人在家,能不能换点鸡蛋。
在供销社,他就提醒宋书言要不要买点肉或者鸡蛋,宋书言说不用。
她说买了她又不能吃独食,那么多人一起吃饭,她能吃多少?
其实不是宋书言小气,主要是她钱也不多,得省着点花。
第43章打起来了
周景深听后顿时心疼起这个不到一个月,比下乡前清减了许多的小姑娘。
下乡就这样,那么多人住一块,想开个小灶都不容易。
考虑到宋天明和沈渡可能要在知青院住几天,吃喝也在知青院。
他跑了好几家,找村里看家的大娘们换了二十来斤糙米,二十来个鸡蛋。
大娘还热情地送了他一大把青菜。
周景深满载而归的时候,沈渡也把水缸挑满。
宋天明看看这个,看看那个,面色古怪。
他又看了眼神游一样眼神放空的宋书言,叹了口气。
搞不懂他妹妹到底在想什么。
周景深把东西搁厨房,出来的时候与沈渡视线交接,似有火花闪烁,下一秒两人又心照不宣地移开视线。
宋天明戳了戳宋书言。
“干嘛?”宋书言一脸茫然。
宋天明压低声音,“你老实交代,你拒绝沈渡,是不是因为周景深?”
宋书言眨巴眨巴眼,摇头否认三连,“不是。”
宋天明不信,但他没再说什么。
因为那两个男人看过来了。
宋书言也暗暗心惊,她大哥说话声音那么小,这俩家伙不会也听见了吧?
她决定给他们找点事干,别让他们闲着胡思乱想,于是提议。
“哥,我们去河里摸石螺吧?”
洗衣服的时候她发现,河底的大石头,爬满了石螺。
宋天明站起来,“走,带路。”
“等等,我找个东西装石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