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 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60节

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60节(2 / 2)

就是!你以为有了媳妇儿就万事大吉了?该愁的事情多着呢……

……

几人边缝边唠嗑,一点都不耽误针脚,有热闹凑够了,早点回村吃饭的年轻人,路过了便停下来跟着聊两句。

女人们虽然嘴上说着没意思,但其实热闹嘛,谁都想凑的。

说是外面学校门口都是人,学校里面铃一响,乌泱泱的还能再走出来一大片。

出来的人个个都很精神很干净,挎着包再夹本书,看谁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女人们被这形容都逗乐了,笑得东倒西歪的,

不知道以后咱们家里那几个小的长大了有没有机会去参加高考,要是能考上一个大学,那真是山窝窝里飞出金凤凰了!

好好学习呗!先让他们把初中考上吧!哎呦我家那猴子每天上蹿下跳的,看着就不是那料!

春花家俩孩子成绩就挺好呀!我家银春说淑英考试次次都是满分,以后肯定能上初中!

才初中?沈春花眯起眼笑得欢,我还盼着我家淑英能上大学呢!你可别给我吹歪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再回来一波人,说是县城里多了好多挑着担走街串巷的,看着跟她们一样,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篮子一掀,什么都有。

大饼馒头、鸡蛋鸭蛋、萝卜玉米……还真有人买,还没人管!

这不就是投机倒把吗?没人管?大家听着都来劲了,纷纷问着外面的具体情况。

沈春花挑了挑眉,没说话,就这么安静的听着他们谈论。

她知道,天天半夜跑观前巷的日子不多了。

高考就像一个打前锋的标志,随着明年夏季高考的结束,紧随其后的便是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以后政策会越来越宽,靠摆摊挣钱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沈春花终于缝完了一条大红色的棉裤,这是给小囡的。她用牙齿咬断线头,仔细检查了一遍,又整齐叠好放在一边,另起一块絮好棉的碎花布开始缝。

话说,她们家是不是能在这几年里扩大点产业规模?总不能永远是一辆三轮车推着卖菜吧?

凡事都要趁早,早下海,早发财。连交养老保险都得趁早,没看见后来那些年轻娃娃们每天叫苦连天的上班,还要担心自己没得养老金拿吗?

沈春花边手上不停活,边思绪飘远了。

***

冬至前两天,村里组织一起打年糕,每家每户自己要做多少就出多少米,会计那边都会记下来。一家家来,不会混差了。

但送过去之前得先浸米,冬天浸米得浸足十来天,所以秋收分粮一结束,大家差不多就把米都给泡着了。

沈春花浸了整整70斤的大米,还有20斤小米,都在一个大缸里。

泡好的米,筛干净,去糠衣,淘洗几遍,沥干水分再碾成粉。

这一步得拉着林国庆和梁生娣一起,因为现在村里还没有碾粉的机器,只能纯手工。太费力气和时间了,光过筛就得反复好几次,但也只有这样,做出来的年糕才会白净细腻。

黏碎了的米粉再一起送到村里的糕场,排队依次上蒸笼,沈春花家90斤米粉分成了整整三个大木桶倒。

糕场工具齐全,抬上大灶蒸之前会蒸桶底部铺上一层布和锥形网架,防止黏锅底。

他们家的蒸桶刚上去,就有人在烟雾缭绕中喊林国庆了,

国庆!出来搡年糕了!

来了!

——————————————————

搡=捶=打,方言

突然想吃正宗搡出来的年糕了(ノДt)

青菜肉丝炒年糕、烤菜年糕、年糕泡饭、豆腐年糕、梭子蟹炒年糕……?(o﹃o?)

【第114章第114章打年糕】

蒸好的米粉叫做年糕花,糕花是可以直接吃的,很烫,但很软很香,小孩们最喜欢偷偷揪一小撮,然后塞进嘴里。再被自家大人骂两句,听别家大人帮忙劝架免得挨揍,最后笑嘻嘻的跑开。

一桶糕花一个石臼,扯开垫在底下的布和锥形网架,就可以用沾了水的木槌拼命捶打了,边上还会有一个人坐在边上规律的沾水伸手翻动一下石臼里的年糕。

大冬天的,糕厂门口小广场上三个石臼一字排开,十五六个壮年汉子赤着上身在那里轮流打年糕。

没办法,传统打年糕是一件体力活,打年糕的木槌能有二十斤上下的重量,非壮劳力干不了这个活。一石臼年糕要捶200下才算打透锤烂。

五个人一组,每人每次捶20下,两轮下来,年糕就算打完了。打得越重,捶得越多,年糕的口感才越q弹。这是后来的机器年糕没法比的口感。

最开始的时候,这活也不算工分,几百几千年的传统,家家户户都要做,家家户户都出人,每天轮着来就行了。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人想着偷奸耍滑了,好像能少干点活就算赚。

有那么一两年,年糕质量和产量急速下滑,于是大队里就商量着还是给工分吧。

抡锤子的男人们,干满一天还是10个工分,里面蒸糕花的、搬蒸桶的、翻年糕的,包括边上围着用大门门板搭成的糕台做糕定型的妇女们,都按活劳累程度来算工分。

林国庆刚又捶完了一轮年糕,一身的汗,脑门直冒烟,胡乱抹了把脸,就看见沈春花跟在两个师傅后面跑出来,咧这个嘴笑着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