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郎周劼已经坐定举起了笔,边上的成非给他磨好了墨,二人就等魏骁开口了。
魏骁重新行了一礼,坐好,开口了。
“纳天下贤才入洛阳,改新字,定新音,编字典,溯源诸国文字,修诸国史书,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世上只有一个晋,世人都是晋人。
吾观此事,也感叹陛下英明。”
突然被夸的小白感觉有点羞耻,他觉得这只是一个大一统国家君王该有的正常操作,随便换个穿越者大家都会干这事。
“陛下富有四海,却不骄奢淫逸,耽于享乐,继位至今虽不长居宫室,亦为天下而谋。蓟州、蜀盐、农具,陛下虽不曾言,却把天下百姓看在君王之上。
要论圣贤,陛下能比肩尧舜。”
这真的夸到小白羞愧了,尧舜那在他老家的地位都是超然的,自己这怎么能比的。
“只是陛下对洛阳学宫的安排,草民不解。”
小白精神一振,来了来了,正题来了。
“陛下曾言,待到字典修完后,便修诸国史书,同时学宫对外招收学生,日后朝廷选官便在这些学生中间选。”
对,没错,从进去就要筛出人才,以后月月年年还要考试筛人才,在贵族政治中挑出能用的人才。
“吾有三问求教陛下。
陛下留在学宫中的老师有限,这些老师又要教学生,又要修史书,二者必然会有轻重取舍。
诸国史书修订不易,不容有失;学生是未来的朝廷官员,他们的教导更不能有瑕疵,陛下是否想过此事?”
想过,但是这些人必须给他们找点事做,省的一天天闲着无聊想着搞分裂。
“洛阳学宫中学派众多,他们否人人都能来教导学生,学生若是所有学派的东西都学一遍,且不论他们脑子里到底如何平衡不同学派的理念,草民只问,他们学成后到底是学派的学生,还是大晋的学生?”
落笔不停,角落里周劼抬起头眼神惊异的看向殿中的素衣士人。
从陛下继位到现在,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说话大胆又辛辣的人。要是这番谈话传出去了,洛阳学宫那些人怕是会联手堵住他,挨个拉着他比剑。
“草民看到了洛阳的纸张,了解了一番陛下对大晋官职做的改动,也知道陛下把邹氏安排去了太史局,把鲁氏送进了工部,把奇水放在了军械所。
陛下并不在意他们的学识理念,只想让他们的才能放在合适的地方。那陛下想让他们在学宫中学的,又是什么?”
一长串话说完,他最后还收了个尾:“草民的问题问完了,陛下。”
难得被这么对待的小白:“……”
你还怪有礼貌的嘞。
吐槽归吐槽,到底是个人才,小白也愿意和他多聊聊。
“我们一个一个来。
先是你的第一问,你担心那些学宫中的老师们无法兼顾教学和修书的任务,这点孤从不担心。
这些大贤出生的时候,天下还不止一个晋,现在晋都已经有第三个皇帝了。他们能带着学派走到现在,能力毋庸置疑。
再者,学宫中除了学生,还有他们自己弟子,这些都是要帮着修书的。能入学宫的学生已经是筛选过的人才,这些人才还被老师选上修书,也是学生们表现优异才能去做。
大晋最优秀的人在一起,这点事还是做得了的。”
说简单点,小白觉得这些大贤能活到现在,还到了洛阳,一个个身体好得很,教学修书两个大事让他们兼顾完全没问题。
就是有问题,还有他们的弟子和学宫中的学生,都是可以免费打工的,不然他花钱养学宫难不成真就只是让他们学东西不成。
小白说完,见到魏骁表情还是不太认同,接着往下道:“你的第二问,担心他们学的太多,脑子都学杂了,只认学派不认朝廷。这可以和你的第三问放在一起来回答。”
“学派会想教他们什么理念,孤不管,但孤会分科。
该学诗书他们都已经学了,从入学宫开始,文史、数学、医学、工学、农学,还有一科天文地理水利,一共六科。第一年所有人都要学,然后考试,看大家什么学的最好,第二年分科。
每一科都有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学生想学其他的课程可以自己去旁听,不阻拦,只要他们自己的主科学得好就行,只是数学是所有科都要学的。
文史学的好了,以后可以修书,可以礼官,数学好的去户部,去盐铁司,工学好的就是鲁氏、奇水弟子一般,天文地理水利那就更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