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和杨珺融洽相处太久了,好多年没接触中原的官,何况是上过战场的将军。
柳珀这么一喝,吓得那人腿都软了,才想起来晋是吞并诸国,统一中原的,从来不是什么温和好性的形象。
对诸国贵族还算客气,那是因为他们都是一家人,蜀人可不是。
柳珀已经是明着告诉他们了,要么朝廷还给点钱,要么你造反,二选一。
他们顶多就是养一些奴隶的大地主和大商人而已,在蜀郡生活的挺好,还没有那个雄心壮志造反。知道家里的盐井被回收已成定局,一想到自己失去好多的钱,几个人就有些萎靡不振。
柳珀把这些都看在眼里,知道到了要给些甜头的时候了。
他悠悠道:“等日后蜀盐多了,除了供蜀民和大晋其他百姓,也是要往外卖的。”
堂下坐着的众人竖起耳朵。
柳珀继续道:“每年产盐又定量,能往外卖的盐也定量。约莫不超过一千斤吧,想卖盐的商人可以凭盐引取盐,都是一斤十钱不到。”
在场有行商的人眼中闪过精光,这样好的盐,一斤百钱都使得,能赚个两三倍价格就足够商人动心了,更别提它原价能如此之低。
有人迫不及待问道:“盐政官,这盐引是如何定的?”
“我对蜀地商人并不熟悉,”柳珀站了起来,“有资质卖盐的商人怎么选,这是杨郡守负责的事。”
“我还有要事,诸位,请回吧。”
被柳珀送走的客人们各自回了家,这次他们没在开会议事了。
以后每年能卖的盐就那些,你拿到了,别人就拿不到,你多拿了,别人就少拿,这种时候,所有人都是竞争者。
第二天,杨珺一一又见了这些老熟人们,对他们明里暗里打听盐引的事也不隐瞒,然后直言所有人都来找他,他也很难办。
大家都是老熟人,皇帝给了我这个权力,我也不好滥用。
这样吧,我马上要修个坝,这事等我修好水坝再说,咱先不要着急。
着急想卖盐的商人们:急、很急!你水坝要修多久,我们出点人帮你!
小剧场
卓英:皇帝怎么能这样的?皇帝为什么不能是这样呢?君王一开始不都是这样的吗!
卓英悟了,老版本才是最终答案。
中原百姓都被那些垃圾君主pua太久了,所谓明君也不过如此,哪里比得过我们圣天子!
圣主,这就是圣主在世!
小白:称呼去掉,你前面的话我赞同
也是被夸过的诸国君主阿飘们:卓英,你礼貌吗?
然后阿飘们开始庆幸,自己早死也有早死的好,不用在同时代被人和第五小白这种货比较,这他们怎么比得过!
然后大家齐齐幸灾乐祸,以后的君王们有福了,多好的一个对照目标啊,加油吧他们。
第134章赐剑
自贡的盐井打的差不多了,小白也要去蜀郡一趟。
杨珺已经在和那些本地富商大户拉扯了,他就是作为皇帝过去帮他站个台。
鲁氏子弟都留在这里继续煮盐,卓英留好人手,为小白他们引路去蜀郡,杨珺则是在蜀郡做好准备,要迎接天子。
场面不用大,只需要保证没有看热闹的人冒犯皇帝威仪,让皇帝从入城到进府都无人打扰就够了。
至于那些想要拜见皇帝的人,抱歉啊,只有爵位在身和官身者才能见皇帝,能给皇帝干活的都少说是个吏。虽然我杨珺平时和大家关系很好,但是周礼如此,几百年的规矩,真龙来了,再厉害的地头蛇都得缩着。
无奈,蜀郡诸人只能看着一向温和的杨珺派兵开路,把城里里外检查了个遍,从开城门一直到天子仪驾进了郡守府,他们要么在外低头,要么就在家干等。
有人叹道:“枉我以为我们家在蜀郡也是能说得上话,现在看来,那都只是郡守仁慈。”
杨珺为了治理蜀地,一直善待他们蜀人,让他们也有了朝廷也就是这样的错觉。然而去见了一次柳珀,就让他们知道不是谁都和杨珺似的好性,若是触怒他了,根本不会给他们这些蜀人什么脸面。
好说话如杨珺,面对新的盐政也是寸步不让,盐引握在手里死死都不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