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见了他十分欣喜:“皇帝来了。”
她嘱咐高嬷嬷:“炭火生旺一些。”
李元璟说道:“有些日子没来看望祖母了,祖母勿怪。”
太皇太后道:“祖母知道你忙,能时不时过来一趟,我就很欢喜了。”
李元璟和太皇太后说了一会儿的话,祖孙两人的对话却略显生疏客气。
对话戛然而止,李元璟沉默了片刻,忽然想到了甄吟霜那日枕边的话,他找到了话题,闲聊般道:“听说宝林近日常来陪伴祖母,祖母身旁有宝林侍奉,孙儿放心多了。”
太皇太后说道:“宝林的确是个好孩子,只是啊,青春年少的,在宫里蹉跎了日子陪着祖母这个老婆子。”
李元璟听明白太皇太后是在替甄华漪说话,想要他宠幸甄华漪,但他并不打算应承,他皱了眉,半晌道:“祖母也知道,她是妖后之女,性情肖似其母,孙儿可不愿大周朝出一个红颜祸水。”
太皇太后叹口气道:“祖母不是瞎子,莫非看不穿一个小姑娘?宝林她本性纯良,与传言相反,说她是祸水未免太过刻薄。”
太皇太后点到这里也不多说了,她笑着道:“你来时看见我殿前的那株老梅没有,开得真是好。”
李元璟应和道:“是祖母福气大,催得梅花开。”
正说着话,李元璟忽然看见,门口穿着大红斗篷的甄华漪抱着一只梅瓶兴冲冲走了进来。
她肌肤胜雪,衬着大红色更显白皙,嫣然含笑,仿若三树桃花盛开。
李元璟仿佛觉得殿外有光,被晃了一下眼。
第12章伺候抱个满怀。
李元璟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第一次见到甄华漪的时候,那时候甄华漪是最尊贵的公主,他不过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世家子。
她身边的少年郎趋之若鹜,她却独独对李元璟笑了。
甄华漪生了一副好皮囊,李元璟初见她时还是个少年,再少年老成,也不免心生涟漪。
李元璟是身负家族重任入宫的,那时朝纲不振,四处诸侯并起,李家也一跃而起,成了群雄之一,但李家家族世代长安做官,为了维持家族,不被皇家猜疑,李元璟与族中叔伯殚精竭虑,步步为营。
公主的示好,李元璟自然不会错过,由此他和甄华漪亲近起来,说不清有几分是真心,有几分是假意。
开始甄华漪待他亲切,向他请教学问,借他的书画,特意嘱咐宫人对他多加照拂。甄华漪是宫中最耀目的明珠,多少少年为她倾倒,她对李元璟的特殊对待,一时引起人人侧目。
也带来了不少名门子弟的刁难。
然而某一日,文华殿外,宫女太监支起大火盆,扔进火盆的赫然就是他的书画。
甄华漪陡然转圜了态度。
之后阴差阳错,燕帝指了他做甄华漪的驸马,但这时候,他的目光已经转向了其他人。
他们兄妹三人和宫中依旧关系密切,时常出入宫闱,胞弟李重焌似乎看出了他们之间的貌合神离,毫无遮掩地追问他:“兄长有什么打算,公主……长嫂还会下嫁李家么?”
李元璟颔首,但那时心中早另外的打算。
甄华漪轻佻,做不得为李家妇。
“甄宝林,这么冷的天,你是亲自去折梅了,看看这手,冻得通红。”
太皇太后和蔼说道,引得李元璟神思回笼。
他垂眼看了甄华漪发红的手,神色不变,没有半分动容。
甄华漪看清楚他的神色,笑容一僵,她片刻后调整好自己的表情,抱着梅瓶给李元璟和太皇太后行礼:“圣上万安,太皇太后万安,臣妾失礼了。”
太皇太后招呼道:“快放下过来坐坐。”
甄华漪往长案上将梅瓶放下,慢慢到太皇太后身边依言坐了下来,李元璟没有抬头,也什么都没有说。
甄华漪安静坐在太皇太后身侧,他们祖孙两人讲话,甄华漪一个小小宝林没有资格插嘴,于是只好坐在旁边挂着笑听。
转眼间就到了中午,太皇太后留李元璟在万寿殿用饭,甄华漪本打算侍立一旁给他们布菜,李元璟抬眼看了一眼王保全,王保全就不动声色地将她挤到了一旁。
高嬷嬷很有眼力劲儿说道:“宝林陪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