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 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第8节

古代种田养家日常 第8节(2 / 2)

两人也没急着回去,拿了背篓和撮箕跑到水沟。

陈秀兰拿着撮箕,看一眼旁边挽起裤腿,抱着背篓蹚进水里的方竹,小声开口:“这鱼儿精得很,不好抓。”

方竹小心翼翼地把背篓沉进水底,全神贯注地盯着游来游去地小鱼,极力压低了声音:“能捞多少是多少,也能换换口味。”

陈秀兰一想也是,之前郑青云没出事儿时,还常常往家里带鱼,一算这也好久没尝过鱼味了。

便也学着方竹的样子开始捞鱼。

和陈秀兰说的一样,这些鱼着实机灵,明明看着成群地游在背篓口面上,但只要把背篓往上一提,就争先恐后地四散奔逃。最后只剩下零星的几条待在背篓底小,翻着白肚皮上下弹跳,拍得啪啪直响。

两人最后换了好几个地方,试了七八次,才捞到十几条手指长的小鱼。

“等青云好了,让他带着你去下游的水潭里插鱼,那儿的鱼比这个大得多,就是不好捉。”陈秀兰拨着背篓里的小鱼,眉眼里藏着骄傲,“不过难不倒青云,他拿木叉子,一插一个准儿。”

方竹毫不怀疑陈秀兰的话,那人一看就是打猎捕鱼的好手。

只是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瞧见。

她这些日子天天帮着郑青云喂药、擦身,眼看着他身上的伤慢慢结痂、脱落,却始终不见他睁眼,她有时候都怀疑这人是不是还活着。

回到家,方桃已经煮好饭菜,方竹便把小鱼拿木盆先泡着。

如今天热,小鱼拿回来就已经死了,若是再放一晚肯定得臭。

于是等吃完饭,陈秀兰和方桃刷碗烧水,方竹便就着月光,在院子里慢慢收拾小鱼。

菜刀轻轻在小鱼肚上一划,再用手指一抠,里边儿的内货就清理得一干二净。

最后用水淘洗过后,撒上盐抓匀腌个一刻钟,就可以上锅煎。

煎这种小鱼用不了多少油,只需在锅里刷上薄薄一层,把鱼一条条贴上去,小火慢慢煎至两面焦黄,内里酥脆就成。

小鱼虽然没什么肉,但这样煎过之后也不用吐刺,一嚼就烂,别有一番滋味。

第10章

自打方竹来到苍黎村,还没见过雨。

一开始还挺高兴的,时日一长就又开始担忧。

近来日头越来越烈,水田里的水慢慢见了底,苞谷叶子被晒得蔫蔫儿的,打不起一点儿精神,刨进土里的豆子也迟迟不见发芽。

天天都有村民挑着水桶,去沟里打水灌田。

眼看着几条水沟里的水也越来越少,一个个都急得嘴角起泡,日日咒骂老天爷不给活路。

就这么骂着盼着求着,天气总算有了变化。

方竹一大早起来就见远处雾蒙蒙的,似罩着一层纱,看不大真切,时不时掠过的风里都带着浓重的湿气。

果然一直到早食做好,也不见太阳露面。天上的乌云越聚越多,黑压压一片,沉闷得很。

“今儿怕是有大雨,你们在屋里收拾,我得去水田看看。”陈秀兰透过门口看向天边的黑云,三两下吃完早食,就急冲冲站起身。

“我去。”方竹一把拉住她,也不等陈秀兰说话,就大步跑去堂屋里取了蓑衣斗笠穿戴好。

陈秀兰之前小产落了病根,一到阴雨天就腰酸背痛。今儿早上就煮饭的这会儿功夫,方竹就瞧见她揉了不下十次后腰。

方竹自是不放心让陈秀兰去水田,干脆自个儿揽了活。

她抗着锄头,头也不回地跑着出门。

陈秀兰在门口大喊着嘱咐她:“你小心些,落雨了就赶紧回来!”

她们家的水田在山腰处那条水沟的下游位置,这里有一面斜坡,被村人垦成一块块大小不一的梯田。

陈秀兰家分得的一亩水田在最上边,离水沟远,灌田不大方便,地又薄,因此收成也不怎么好,年年只能产一石左右的稻谷。

方竹到地里时,梯田里已经有不少人在忙活。

雨若是下得太大,积水很容易冲垮水田埂,到时里头的稻子兴许也会被冲走,大伙儿都冒不起这个险。

一看天不对,就都来掏水沟,给水田埂加固、开口子。

呼呼……

凉风低吼着拂过山脊,翻起阵阵绿浪,天上的黑云沉重得仿佛要坠到地上,沉闷的雷声由远及近,催促着田里的人抓点紧。

方竹只跟几个认识的人简单打声招呼,就拿着锄头闷头干活。

挖些黄泥把田埂干裂的地方仔仔细细糊上一层,在下沿的田埂挖出两道缺口,最后再把水田两边的小沟掏干净,不留一点枯叶和石块。

等方竹做完这些,梯田里的人已经陆陆续续离开的差不多,大家都把锄头抗在肩上,跑得飞快。

方竹看看天色,也赶紧顺着小路远路返回。

天边陡然被白紫色的光撕出一道口子,又是一声炸雷响起,叮叮咚咚的雨声紧随其后。

大雨直接淋了方竹一身。

雨来得又急又大,没一会儿就有黄泥浆水顺着小土沟哗哗往下流,山间小路上的松针枯叶被水冲成一堆一堆的。

身上的蓑衣越来越重,脚下也越来越滑,方竹不得已放慢了速度。即便如此,还是不小心摔了一跤,幸亏及时抓住路旁的草茎,才没滚进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