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元嘉草草 > 第141章

第141章(2 / 2)

谢兰修心头“怦怦”乱跳,叫住转身欲走的小黄门,道:“听说太子也雅好书法。我这里恰好有一份南边拓的碑帖,你叫太子瞧瞧,合不合眼缘?”

小黄门带着些鄙夷:太子还没登位呢,早早地就来拍马!不过毕竟谢兰修是主子,他便也装得很清贵一般淡淡一笑:“那奴先谢谢贵人娘娘的厚赐了。”伸手接过碑帖走了。

很快,谢兰修听到外间传来的风声,高允等人,谄附崔浩,夸赞《国书》前无古人,当立碑为证,将国史发于世人阅读,弘扬光大。

拓跋焘兴致勃勃来问谢兰修:“我这段日子忙,没来得及细细读《国书》。你读过,觉得如何?”

“崔司徒春秋笔法,精妙绝伦。妾哪有置喙的道理。”谢兰修媚眼如丝地倚着拓跋焘,“可惜妾妇道之见,哪有朝中大臣所知高深?陛下觉着好,就好。”

拓跋焘早被撩拨得欲火蓬蓬,转身把她压在身下,笑道:“你都觉得好,自然是好的。明儿就下旨让人把崔浩所编着的《国书》和《五经注》用砂石岩刻成字碑,在天坛之东营造一个碑林。将来万民景仰,也和南边那些汉人似的,立德立功立言!”

作者有话要说:(1)爱骂人,爱取外号的拓跋焘,把佛教的和尚称为胡妖、胡神……

(2)注一下吧,诗经我一般只读《风》,这篇出自《大雅·常武》,狐狸听不懂,我也看不懂,我以下所注释的都来自百度:“多么威严多伟大,神圣天子亲出征,从容镇定向前进。不快不慢按兵法,徐方慌张乱阵营。王师神威震徐方,雷霆万钧压头顶,徐方骚动大震惊。周王奋威用武力,如天动怒雷声起。前锋部队如猛虎,虎怒吼声震大地。大军屯聚淮水边,擒获顽敌向前逼。切断淮水沿岸路,王师驻此扫顽敌。王师强大兵马众,迅捷如鸟掠长空,势如江汉水汹涌。如山之基难动摇,如川之流滚滔滔。军营绵绵排列齐,战无不胜难知底,大力征讨定淮夷。王的谋略无不中,徐国投降来归从。……”

☆、食子之毒

崔浩毫无察觉,欣然同意了把他领衔编着的《国书》和《五经注》制成碑林的建议,文人都容易有“留名后世”的妄念,全然忘记了这套史籍本来只是写给皇帝和皇室成员自己阅读的而已。

于是,在平城天坛东三里处,营造了一个《国书》和《五经注》的碑林,这座碑林方圆一百三十步,形制巍巍,用工数万,耗时数月才告完成。崔浩在簇簇新的碑林里满意地转悠了一圈,不时指点指点这座的字写得不够俊逸,或那座的石刻还差强人意。这样一片壮观的功德,实在可谓万世之表!

随他一起前来的高允笑着说:“司徒秉笔直书,有董狐的遗风。而主上贤明,彰发司徒才智。自古以来的君臣相得,除了周文王和姜尚、刘玄德和诸葛孔明,只怕就要论得上陛下和司徒了!”

“哪里哪里!陛下诚然是自古少有的贤君,我却哪敢和姜尚、诸葛相比?!”崔浩言语谦虚,而内心得意,几乎可以通过他的语气听出来。他笑吟吟看着与自己相交甚欢的高允,决定好好拉拢拉拢这个人,凑近他说道:“今日陛下又在西郊狝猎,还带着太子和几位皇子一起,还记得上次猎获,竟是二皇子最为丰富,陛下赏赐亦是优渥,不知今日如何?”他蓦然话题一转:“高博士,不知你对二皇子有何见解?”

高允心生警惕,面上笑道:“二皇子颇有陛下的风格,勇武而好学。”

“极是,极是!”崔浩摇着扇子,凝视着一块石碑,探手掸了掸上面凿刻的石屑,“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是吧?”意味深长地瞥过去。而高允,迅速低下了头,在崔浩看来,好一个点头应和啊!

崔浩并不能预见,在西郊的莽原中,他所提携的并不是一个足够聪明的皇子。

拓跋焘生性喜欢冒险,年岁渐长之后,在战场上谨慎了很多,鲜有孤军深入的事情了,但在猎场上,遇到兴奋的时候,往往还是不顾周围人的劝阻,喜欢挺进危地。他那匹骏马,皇子和随从们等闲的马匹哪里赶得上,便常常只能远远尾随着皇帝而已。

此时,拓跋焘一个人追击一只黑熊,进入了乱木丛生的林子深处。他能够听见身后远处从人们的吆喝,知道相隔已经有数十丈之远了。可是那只仓皇逃窜的黑熊几乎触手可及,他实在等不得后面人跟上,便一拎马匹,紧紧地追了上去。马儿时而跃过溪流,时而闯过荆棘,拓跋焘能够感觉脚上的油皮靴子已经被凉凉的溪水浸湿,也能够感觉袒露的肌肤被树枝划出的小小伤痕。可是这些细微的感觉,让他深深地感觉到自己身上依然充满着年轻人一般的力量和敏捷,让他感觉到由衷的自豪与激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