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咸鱼被迫考科举 > 咸鱼被迫考科举 第112节

咸鱼被迫考科举 第112节(2 / 2)

他们没有宋允知征兵方便,宋允知直接在光州附近就近征兵,郑廷却还得等兵员到来,宋允知打的就是这份时间差。

这唯一一次大规模进攻,不出所料地赢了。尽管刚入伍的兵员没有精兵老练,但是他们胜在人数优势,胜在粮草充足,胜在每个人都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他们不管郑廷进攻夏国究竟是什么目的,不管他要实现什么的宏图大业,更不能理解齐国打了他们还要说是为了他们好。他们只想守护家园守护亲人,仅此而已,他们的愿望,不比任何人的卑贱。

不敌夏国军队之后,郑廷果断指挥人员后撤。

这一退,郑廷便已经察觉到了不妥。后方跟军营早就对他发动战争很有不满,先前只是因为他们压着夏国打,这才压得住,如今夏国出其不意地突袭,他们又吃了败仗,后方人心必定溃败。

也是他一时大意,竟然放松了对夏国的监视,没想到宋允知那小子竟然反应如此神速,这么快就补充好了兵力。

邓将军也急得火烧眉头,他比郑廷还要紧张。

这战要是败了,总得有个人站出来背黑锅,万一……他是那个背锅的人,那他不就惨了吗?

不过,好在邓将军最害怕的事情暂时没有发生,因为民愤指向了陛下。

陛下成了千夫所指,比之前私下议论更可怕,如今的指责已经来到了明面上。

他们甚至想推陛下下台。

第150章自厌林祁盛反水

齐国仅仅只往后退了十几里,但这却是齐国第一次被夏国给击退。

尽管夏国自己也伤得不轻,但是他们打赢了。

宋允知在战争结束后第一时间便去后面统计亡兵。这次死亡人数不在少数,光州衙门的人也被抽调了过来,核对人员信息,尽快安顿这些为国战死的士兵。

先前在决定监战时,宋允知便找朝廷额外要了一笔钱,他相信陛下是没有私心的,但是他不相信中间层层官员。若等一切结束后再给体恤金,能不能落到军属手里,能拿到多少,都是个未知。外头的人不可信,自家的人还是信得过的,这事儿交给了赵安虞跟林度,他们二人负责将钱送到阵亡士兵的家中。

即便是冬天,可这些阵亡的士兵遗体许多也不能运到故乡,有些离得远,长途跋涉之下只怕也要面目全非。宋允知找风水先生测算了一块宝地,让他们就近安葬,又在光州立了一道慰灵碑,上面记录着每一个因为齐、夏两国交战而殒命的亡兵。

他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阵亡之人没办法弥补,留在世上的家眷也无法让他们再次与家人团聚,这就是战争,充斥着死亡与悔恨。但愿这一战,能够将情势逆转。

这边的事情处理完后,宋允知又去慰问伤员。

伤员虽然多,但是精神却尚可。能够死里逃生已经是很幸运了,而且他们还打听到,这回因战受伤还有一笔不菲的补偿金,等阵亡的那一批发完了就到他们了。

这当然是应该的,他们侥幸活下来已是不易,如今怎么能跟那些阵亡的同伴们争?他们拿再多都是应该的,而且只有他们拿的多,剩下的人才敢继续冲锋。

他们得活下去、赢得战争,才能回去跟家人团圆,才能不辜负那些战死的兄弟们。

相较于夏国,齐国这边的情况便要严峻不少。邓将军已经解决了好几拨过来行刺之人了,之前只有曹二铤而走险,如今吃了败仗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凭一己之力结束战争。

他们的想法也足够简单——杀了皇帝,自然就没有人再打仗了。这场无望的战事就是他们皇帝掀起来了,如今自然该由他结束。

这群已经恨上了郑廷的士兵们简直像是疯魔了一样,无论失败之人被如何惩治,仍然还有人不信邪,想要冲上来试一试。

郑廷从一开始的错愕、难以置信,到如今的心灰意冷。

他不能理解这些人都选择。

然而底下的士兵已经彻底对他失去了信心,他们宁愿相信他发动战事是为了一己私利,也不愿意相信他是为了芸芸众生。

再一次抓住行刺者后,郑廷悲哀地发现,这竟然还是个偏校,是从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偏校,素来以勇武著称。虽然职位不高,但是只要再给他些时日,定能高升。这样的好苗子,郑廷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

在他本人都已经放弃的时候,郑廷还在试图与他交流,解释自己对夏国用兵的缘由:

“哪里有贵族,哪里就有压迫,凭什么都是血肉之躯却要分个高低贵贱?他们吃着百姓种的粮食、用着百姓织的布匹、享受着百姓的拥戴敬畏,到头来反而处处欺压百姓、鱼肉乡里。朕只是为了让这些人得到教训,让天下没有贵贱之分罢了,甚至始至终都没有半点私心,朕只是想要肃清这群蛀虫,还天下一份清静。”

偏校抬眼看了看郑廷,问出了跟当日宋允知一模一样的问题:“那陛下身边的这些人如今是什么?”

邓将军等人无端被牵连。

郑廷蹙眉:“他们一路跟随朕勤勤恳恳地打天下,从未压迫过百姓,他们也是贵族制的受害者。朕给予他们官位,是因为他们从前奋勇杀敌,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倘若来日他们犯错,朕一样不会心慈手软。往后的大齐,不过重蹈夏国与北戎的覆辙。”

“可不管如何,如今他们都成了贵族。”偏校也无意同郑廷争执什么,他既然敢过来行刺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可这场闹剧总要结束,若是他的死能够唤醒更多的人,能够减少更多的伤亡,那他觉得,值得。

至于郑廷说的什么肃清世家贵族云云,他是相信的,相信这位皇帝陛下是有这样的宏愿。但是能否做到就不得而知了,况且即便将夏国的贵族都屠杀殆尽,可在他们齐国境内也会滋生出新的贵族。

人总是自私的,爬上高位之后怎么能够容许自己的权力被分给平民?所谓的平等尊严,从来都不属于升斗小民。就算有,以后也会消失,权力依旧会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不过是重复过往的历程罢了,没有任何改变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他闭上眼睛:“陛下想杀就动手吧。”

郑廷望着面前的人,脑海中又再次想起了宋允知的话,二人何其相似?只是……刺杀一事已是既定事实,既然对方死不悔改,那也不能再留了,免得养出个祸患来。

郑廷抬了抬手,须臾间,一条人命就这样消失不见。

可这种刺杀一直都没有结束。

郑廷疲于应对,这种疲倦不只是身体上,更是精神上,像是带上了层层枷锁,压的人不得前行半步。

夏国那边不久又传出了新的动,他们一边招兵买马,一边又对着齐国示好。甚至直接越过郑廷,给齐国朝廷递口信,许诺停战之后两国正常开互市,互通有无,亲如一家。

甚至夏国皇帝还亲自下场,追忆往昔,吐露心声,表达发动战争从来都不是他的目的,夏国自始至终都是被动应战。衷心希望两国之间的争端可以和平解决,更希望两国百姓不要因为战争厌恶彼此,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夏国皇帝的那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完全放低了身段,甚至都不像是个皇帝了。

齐国百姓感动异常,本来他们对夏国的皇帝也没有什么感情,毕竟这都几十年过去了,对于夏国的一切记忆都十分模糊,但是有了自家这个新上任的皇帝陛下做比较,夏国皇帝便显得有情有义多了。

看,人家夏国的皇帝都愿意为了结束战争频频作出努力,他们这边的皇帝却始终不肯放过他们。加上前线战事失利,百姓们终于不想再忍,都想将郑廷从皇位上赶下去。

几十几百的百姓有这样的诉求,尚且不足为惧,但若是几十万、几百万的百姓都对皇帝、对朝廷有怨,那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