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方不称北戎国,而是叫大齐,自从郑廷称帝之后,年号也成了建元元年。
江亦行这些日子瞧着,他们的使臣团都快要疯魔了。他们越疯,江亦行越是担心自己的处境,郑廷到底是想要把他们逼到何种地步?等达成目的之后,又会对他们如何?
这些消息确实都是郑廷特意让人传过去的,他不怕这些人听到自己筹备登基,更不怕这些人恨他,就怕恨得不够。
闹事的话,最好是对方先闹出来,他再回击,也会显得有理有据。其实郑廷是不介意直接朝南边打过去,甚至直接将这些使臣们拉出去砍了,是他身边这些属下总是劝说,郑廷纵然再忍耐不住,看着他们的面子上也都先忍让几分。
郑廷这般无所谓,却将夏国使臣给逼得快没了章法。任凭他们再闹,对方也不曾松口放了他们。
最终郑廷顺利登基,夏国朝野顿时掀起一阵腥风血浪。
使臣那头丝毫消息也没透出来,朝中官员对此意见非常大,甚至闹着要让陛下治他们的罪。当初派他们过去就是为了和谈,眼下谈都没谈一句,真是丢尽了他们泱泱大国的脸面。
众人将其归咎于是鸿胪寺卿不争气,觉得若是换了他们,想来结果应当不同。
有时候,皇上真想将他们的蠢脑袋挖开来,看一看里面是不是塞的都是浆糊。使臣不传消息,分明是被限制住了,那郑廷显然没有要同他们商谈的意思,他之前准备粮草果然没有做错。这称帝之后,说不得就要同他们开战了。
皇上反而担心鸿胪寺卿他们会回不来。那都是他的臣子,如今被人辖制,他怎能不担心?
宋允知也担心,他主要担心江亦行。郑廷这家伙不能用常理来推断,江亦行若是出事,宋允知得后悔死,后悔当初没有拦住他,还让他以身犯险。
纠结一番后,宋允知还是私下给郑廷写了一封信。两国合作已经结束,他知道私下联系郑廷不好,但是为了江亦行,宋允知不得不试一试。
不管怎么说,他跟郑廷还是有过几回交集的,甚至还给对方出了几个主意。宋允知希望对方能给他一点薄面,善待江亦行,别对江亦行动手。
郑廷还真没想到能再次收到宋允知的信,他以为一对方避嫌的性子,断然不会再联系他。他真是没想到,宋允知这般大胆。
他是光明磊落,为了朋友做事甚至可以不计后果。人性是经不起试探的,可郑廷这会儿却十分想试一试宋允知究竟有多坚定。
贸然给自己写信,若是叫夏国朝中那些人知道会怎么想?他尽心辅佐的皇帝,在面对流言蜚语,是否还会真心对待宋允知?
真到了不得回头的地步,宋允知又该怎么选呢。
他可真是好奇得很。
郑廷随即以齐国皇帝的名义给夏国递交了国书,表明自己不满意夏国出使的官员,觉得他们对齐国太过轻慢。为求两国交好,共谋大事,他请夏国遣光州知州宋允知入长安一叙。
第128章杀戮逐渐疯狂
对于郑廷的国书皇上甚至没有跟官员议论,直接就回绝了。
且不说他本身就偏袒宋允知,即便是个寻常人,也没道理让郑廷如此羞辱。
郑廷对此也意外得很,看来夏国那个皇帝不像他父皇那样不当人,好歹还有点儿良心。但是既然想要试探,郑廷便不会轻易收手,他就等着看这对君臣离心,好让宋允知瞧瞧,他为之效力的皇帝究竟是个什么货色。
郑廷公然放出消息,只要夏国愿意再派官品足够高、说话足够有分量的官员过来,好好谈判,只要夏国愿意承认齐国,齐国愿意割让四个州的土地给夏国。
当然,这群使臣里头必须得有宋允知。
四个州,郑廷嘴皮子一掀,可将底下的官员都给急坏了。他们是继承了北戎的地盘跟财富不假,如今也不缺土地跟税收,但是随随便便许诺四个州,是否太随心所欲了些?
王新跟着郑廷的时间最长,跟他一样备受器重的还有如今齐国的宰相刘易生,二人都不赞成郑廷为了勾宋允知入长安之举:“陛下,为了一个宋允知,不值得。”
那可是四个州啊,他宋允知说破天不过是个光州知州而已。真要是想要的话,直接派人把他抢过来就是了。
他们苦口婆心,可郑廷却心意已决:“怕什么,便是许出去日后难道还不能抢回来吗?”
王刘二人面面相觑,都许出去了,再抢回来便太不做人了,他们立国了,不是从前的起义军。起义军首领可以出尔反尔,一国之君却不行。
他们陛下从前看着挺正常的,善于隐忍,懂得分寸,怎么登基之后行事越来越张狂了?连他们也看不懂陛下究竟想做什么。
郑廷一意孤行,才刚组建起来的齐国朝中也有非议,就连宫中的徐太后听闻,都忍不住将儿子叫过来询问。她是不管这些事儿的,只是儿子近来状态有些不对,徐太后担心他将身边的人都给折腾散了,这才提醒了两句。
郑廷一直敬重他母亲,听完只是笑着回应:“母后放心,朕心中有数。”
徐太后听到这句母后,神色恍惚了一下,她仍旧适应不了太后的身份。徐太后抓住儿子的手,希望他能多少听点儿劝:“儿啊,你还记得咱娘俩当初在小山村的日子么?那会儿咱们母子俩最渴望的,不过是有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而已……”
郑廷听她回忆往昔,眼里升出一股戾气来,嘴角也抿成了一条线,说不出的阴冷。
他记得,如何不记得呢?
夏国还没灭国时,他的父亲、祖父就被当时的县令给打死了。他们伸冤无门,因为那位县令出身世家大族,哪怕只是旁支,却也是世家出身,凭着身份嚣张跋扈,谁也奈何不了他们。
后来夏国老皇帝逃了,那个县令也逃了,将他们丢给北戎人,日子更是过得猪狗不如。
这些罪,他一刻也不敢忘。
徐太后絮絮叨叨说完之后,抬头一看也被吓到了,不自觉地噤声。
郑廷又扯出一抹笑:“母后,您好生歇息,若是觉得无趣便将从前那些村人接到宫中说话解闷,朕还有事,先回去了。”
说完便起身匆匆而去,只留下一阵冷风。
徐太后对着空荡荡的大殿,唯有一声叹息。
郑廷放出去的话传到夏国之后,众人又是一番计较。那可是四个州啊,虽然郑廷不安好心,但是诱惑着实有点大。郑廷都登基了,日后占据着北方的土地,肯定不会跟他们和谈的,这几个州,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
若是不去,这几个州没有了,之前援助的钱跟粮草也白白打了水漂,太不值得了。
至于郑廷想要的,大概也就是夏国给的体面罢了,想让夏国承认齐国政权的合法性。再者众人也都看得出,宋允知才是郑廷主要想要弄过去的人,其他不过是附带。既然如此,派几个人过去也无妨,派宋允知去,那就更没什么大不了了。哪怕宋允知被郑廷留下来,能换取四个州的土地,那也值了。
不少人谏言让宋允知去,陈素等则带着一批人跟他们硬杠到底。皇上将这些闹事儿的人给记下,一面催促筹备军粮。他总觉得郑廷并不仅仅只是想要夏国的认可,虽然四个州的地盘很让人心动,但是宋允知是他跟陈素一手提拔上来的,并不输那四个州。
朝中吵得乱哄哄的,郑廷则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大手一挥,又加了一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