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咸鱼被迫考科举 > 咸鱼被迫考科举 第89节

咸鱼被迫考科举 第89节(2 / 2)

可事实上,光州并非什么商贸繁华之地,本地的小商贾经商体量压根没法儿看,至于大宗卖卖更是少得可怜。前一位知州在任时,光州甚至还有些臭名昭著。

京城中不少富商收了请帖后,直接没当一回事。

他们私下也沟通过,觉得去光州收效不大。本身光州的位置就偏北,都快跟北戎搭上边了,他们费了老大的劲去当地,究竟能做成什么生意?而且这回赴商会还得花钱,租一个展位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不值得。因为对此事不抱什么期待,很多大商贾都没有给什么回信。

倒是一些规模不是很大的商人跟作坊主决定去碰一碰运气。他们想的又是另一面了,光州虽然不是什么繁华的地界,但是那位宋知州明显不是个一般人。纵观他这几年,凡是想要做的事情就没有一样是办不到的。哪怕是看在宋大人面子上,他们也得去光州闯一闯。

又过了半个多月,光州陆陆续续收到了一些回信,不少人答应会带着自家一批货前来参加商会。

宋允知翻了一下回信,发现多是些小地方的商贾,来这里应当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不指望能有什么大的进项。

他们都担心的无非是没有买家,但其实,宋允知私下还给燕国跟北戎那边寄了信。

这事儿他也跟陛下说了,两国虽然有摩擦,可经商赚钱没必要划分得那么清清楚楚,就好像之前开互市一样。跟燕国已经僵成这样了,依旧不耽误两国互通有无。

燕国反正是经常跟他们做生意的,每年互市交易都还不够,这回应该会再派一批人过来。至于北戎,宋允知联系的是那位二王子,他当初从北戎离开之后便没跟二王子有过任何联系,这还是头一遭,不知对方会作何反应。来与不来,都在对方一念之间。

宋允知此举不可谓不大胆,在此之前,皇上还跟陈素商讨了半天,生怕宋允知把这件事儿给玩脱了。君臣俩反复琢磨了许久,最终还是萧宝玄见他父皇一直在犹豫,于是说了一句:“父皇,不过就是来几个商人而已,有什么好担心的?”

皇上拍了一下脑袋,这才觉得自己太过谨慎小心了。也确实如此,商人而已,能翻出什么浪花来?况且北戎那个二王子不一定会派商队过来,之前他王兄可是口口声声称他私通外敌呢,不知道他这回会怎么选。要是他真暗中派人过来,以允哥儿的个性,定然还会挑拨离间。

想通之后,皇上便写信给宋允知,让他放手去办了。朝中有什么异议,皇上也是一力压制下去,还给宋允知大开方便之门。

若没有朝廷首肯,外域商贾入关便是一桩难事;至于调遣军队,维护治安,更是难上加难。

信先送到了程武手上,从宫中来的回信一向如此,经过吕蒙跟程武二人之手才会送到宋允知跟前。这俩是陛下的心腹,宋允知还真的挺好奇他们从前在陛下跟前究竟做的什么。看吕蒙的样子,身手应当厉害得很,跟个武将似的。反观程武脾气好,人也温柔,最重要的是,待他十分得好,宋允知真想不出来他从前干的什么活。

从程武手里接过信后,宋允知还是压不住好奇心:“小武哥,你从前在陛下身边到底做什么的?是侍卫么?”

程武手一滞,随即露出浅浅的笑意,他一笑,周身气度跟江亦行简直一模一样,特别温柔可亲。

宋允知立马又蹭上去了:“跟我说说呗。”

“……暗卫。”程武言简意赅。

宋允知眼睛一亮:“贴身保护陛下安全的吗?”

边上的吕蒙忍笑,允哥儿未免将他们想得太简单了,不过,从前在御前做的那些事儿还真是不好跟允哥儿说,免得将人吓到。吕蒙伸了个懒腰,高声道:“是啊,从前就是保陛下安全的,安心了?有我们在身边,还怕会被北戎那些人算计?”

宋允知嘿嘿笑了两声,小心思被看穿了。他写信给北戎二王子那是为了生意,但是也害怕北戎人趁机过来取他的小命。若是程武跟吕蒙能以一敌百,他的安全将得到大大的保证。他虽有救命药,但是也不想真受伤。

得了陛下的保证后,宋允知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全心全意筹备商会一事。一月后,他又收到了燕国那边的回信,虽然语气说不上多好,但却答应了派几个人过来瞧瞧。

能瞧就好,消息都是一通百通的,燕国朝廷有了动静,商人们自然也会闻讯而动。

北戎那边则一直静悄悄的,直到宋允知都歇了心思时,忽然收到了二王子的回信。

夏国的东西在北戎境内其实也挺畅销的,尤其是丝绸跟瓷器这等奢侈品,这些年北戎也想自己做,只可惜当初夏国南下之际带走了无数工匠,还顺带将原本的官窑给毁掉了。夏国人将事情给做绝了,北戎人又不擅长此道,即便复刻了,技艺也远不如夏国精湛。

二王子筹算了这么多年,已经能跟他王兄分庭抗礼了,可手下的人一多,要用钱的地方也就多了起来。他也知道跟夏国接触太多不是什么好事儿,但是为了赚钱,还是捏着鼻子接受了宋允知的请帖。

宋允知得了回信还挑剔:“回得这么晚,不知道在拿什么乔。”

系统看不惯他这洋洋得意的模样:“他要是不回你,你就知道厉害了。”

宋允知不搭理系统。

六月过后,便有零零星星的商人来赴会了,宋允知听说之后直接派了赵安虞等人前去接应。

这些千里迢迢赶过来的商人其实心里也在犯嘀咕,他们这次也是费了不少代价才过来的。布匹还好,那瓷器可都是易碎物,一路上哪怕精心伺候着还是损坏了不少。且这回带的都还是顶好的那批货,几乎拿出了他们的看家本领,如今碎了这么多,看着实在是心疼。若是能赚钱还好,不能赚钱的话,亏的就大了。

等见到光州衙门的人后,这些人免不了要试探一番,他们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展位的钱多么?他们就怕衙门狮子大开口。

赵安虞佩服他们家宋大人料事如神,事事都已提前想妥当了,遂将他们请到屋内,细细地与众人说明。

“租赁展位的钱不多,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但是展位怎么布置,这个得诸位自个儿操心。”

有人问:“县衙没有统一的样式么?”

赵安虞道:“有是有,可这回商会还有北戎跟燕国的商贾过来,若是大家都一样,那有什么看头?”

众人连忙点头,一听到北戎跟燕国都有商人过来,立马上心了,开始思索自家要怎么布置才能与众不同。本来他们还担心东西卖不出去,白走了这一遭,如今却都庆幸自己过来了。这做生意,很多时候靠的就是一个赌字,他们这回已经赌赢了一半。

赵安虞想的却是另一件——这些人如今在光州,他们要办事,自然得请光州的百姓干活。他们出点小钱,便能惠及万千百姓,可谓双赢。

光州衙门从来不看重这些小利,他们主要靠着商税赚钱。别看商税从中抽取的分额不高,但如若交易的体量过大,那么收益就相当可观了。

是第一批商人开始抵达光州筹备展位后,剩下的人也相继到了。

光州上下都忙得脚不沾地,赵安虞这些新人这几个月内每日早起晚归,人都消瘦了许多。后来连农务司的人都赶着过来搭把手了,这会子也没人计较由谁牵头,得听谁话了,更没有人计较商务司压过农务司了。这毕竟这是光州衙门的差事,若是真做不好出了错,大家一起丢人。

好在光州并非第一次干大事儿,哪怕懒惰如林山,也都知道流程如何,城内酒楼饭馆也早就有了接待的经验,百姓们更知道,遇见生人问路得热情些。

到了八月份,各地商贾来了足足有六十余人。他们当初可是发了几百份请帖,来的却不到十之四五。还有些人先前明明答应了要来,结果临时有事,又给绊住了脚,想来是彻底来不及了。

赵安虞等人还提心吊胆,忧心宋大人会介意,结果宋允知得知之后却还算满意。

毕竟是头一回,宋允知也没想着能一呼百应,来的这些人他都瞧见了,虽然不是远近闻名的大商贾,但是供货稳定。那些展位他也看过了,确实布置的都很有特色,宋允知自己瞧见了都很喜欢,更不用提北戎跟燕国人了。

不过,为了显热闹些,宋允知还让光州本地的商人也过来凑凑数,里场全都是布匹瓷器,外场则都是光州一带的特产。

如此一来,里子面子都有了,也热闹了许多。

万事俱备,宋允知也收到了消息,燕国与北戎的商队早已经进入夏国边境,不日即将抵达光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