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咸鱼被迫考科举 > 咸鱼被迫考科举 第80节

咸鱼被迫考科举 第80节(1 / 2)

真是个好问题,原来还可以自己选啊,他一直以为是吏部给他们安排好的。

宋允知探出脑袋:“只要我想,去什么衙门都可以吗?”

陈素拿着折扇拍了一下他的脑袋:“想什么美事,你以为自己是谁?”

即便是陛下的儿子也没有想去那儿就去那儿的待遇。

“我就知道。”宋允知摸了摸脑袋哼哼了两声,真有那么好事儿肯定也轮不到他。这能去的衙门肯定不会太轻松,多半还得拿出点政绩出来才能镇压住人心。唉……他如今方知,考上科举仅仅只是第一步罢了。

宋允知在挣扎一下与放弃挣扎之间来回横跳,没多久,他忽然灵机一动,一扫先前的丧气,起身跃跃欲试:“先生,我直接某一个外放如何?”

陈素震惊当场,这臭小子思维怎会如此跳脱?

宋允知越想越觉得这法子可行,他留在京城,肯定也是要在别人手底下做事儿的。朝中不喜欢他的官员多如牛毛,在京城做事束手束脚的,没什么意思。不如谋一个外放的缺,不拘是县里还是州里,肯定是一把手。没人对他的事情指手画脚,自由度也大了,想做的事情才更加容易。

宋允知甚至连地方都已经想好了,笑得烂漫至极:“先生,学生觉得淮南一带就是个好地方,是不是有两个知州快要致仕了,先生您觉得我顶上去怎么样?去当知州,手里有权,而且北戎内斗正厉害,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攻打夏国,谋个外放安全得很。”

陈素听着都气笑了:“一开口便要知州的缺儿,你未免太看得起先生的本事了。北地一带的知州,最次也是正五品。”

即便允哥儿是状元,可之前的状元哪个不是按部就班一点一点升上去的,哪里像允哥儿这样狮子大开口上来就要做知州。按流程,他得先去参加吏部的考试,合格之后最多只能得个六品小官。世家大族的权势太大,科举选拔上来的状元面子是有了,里子却难以保障,简而言之就是“不太值钱”。

他敢要,陈素也不敢应啊。不说靠近北方不大安全,就算安全了,十三岁的知州太过儿戏,根本不能服众。

可是宋允知却觉得挺好,他就想要外放攒攒资历,天高皇帝远,他也好办事。若是有幸得个知州的空缺,那就更好了!十三岁任知州,虽然旷古绝今,但是如今局势乱成这样,万一他浑水摸鱼如了意呢?

宋允知上去撒娇,请先生无论如何替他像陛下表达决心。若是他能去外头当知州,必定千方百计替陛下守好疆土、收拢人心,收拢的不止是夏国百姓的民心,还有北边中原的民心。

陈素被他折腾得不轻,无奈地叹息:“还想着收服北地百姓,你的口气当真不小。”

他都不好意思跟陛下吹。

宋允知不听,先生不好意思他却好意思得很,遂继续缠着他先生,慢慢地磨着。

陈素拿宋允知一向没什么办法,被他一通歪缠后,虽然觉得外放不大好,但是还是跟陛下回禀了。

回话时,陈素还在观察陛下的神色,想着若是陛下觉得不妥,便立马给他弟子找补。他弟子还是个孩子呢,又因为一心替陛下分忧,即便官儿要的大些了也在情理之中,反正陈素是能够理解的,希望陛下不要生气。

皇上听罢,倒是没有什么外放的情绪,反而默默思索了良久,久得陈素心中都生了几分不安。这是应呢,还是不应呢?

当初陈素并未给予明确的回应,眼下皇上的态度也是似是而非。等到从殿中出来后,陈素心中仍摸不清陛下是何想法。

事实上,皇上真的只是在犹豫。并非是纠结给宋允知做知州,他身为皇帝,破格任用状元郎有什么不妥的?若是宋允知当真能做得一番功绩,才更加能凸显出他的慧眼识人。但若是不行……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皇上迟疑几日,尚未有定论。

宋允知也结束了假期,随新科进士们先去了翰林院熟悉公文。他曾问过先生授官一事,奈何先生也没办法作答,宋允知心里记挂着此事,在翰林院待得也不痛快。

翰林院的人正好看他也不是很喜欢,他们喜欢的是钟离,钟离跟齐聿才更符合翰林院的选人标准——温文尔雅,谦逊有礼,标准的书生文人。哪像那个宋允知,整日嚣张跋扈,若是有尾巴,必能翘到天上去!

因在翰林院得罪了些人,宋允知不出意外被排斥了。

最受陛下看重的状元郎,却也不是人见人爱,新科进士看多了宋允知的冷遇,也听到了不少翰林学士对宋允知的苛责,原先对他少年天才的艳羡也所剩无几了。哪怕高中状元,有些事情也不可以勉强。相比起来,还是榜眼在翰林院人缘更好,屡次得到上峰夸奖。

翰林院的那些大人明摆着是要提拔钟离的,跟着宋状元,日后不一定能混出名堂来;可跟着钟榜眼,好歹能在上峰面前混个眼熟。

是以没多久,两个团体迅速分化,钟离身边围着的新科进士便越来越多了。

国子监这边的四个人都在替宋允知着急,恨不得代替他去跟钟离打擂台。这家伙平时争强好胜,这会儿真被外人欺负,反而一言不发了。

他们国子监的人,岂能受这种委屈?

最后连江亦行都觉得忍无可忍,堵住了一散值就准备往家跑的允哥儿,询问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宋允知纠结一番,憋出了一句:“我正在努力,可能过段时间才能显效。”

江亦行半信半疑,这家伙有努力过?

第101章拱火宋允知风评被害

宋允知所谓的努力,便是去磨他先生。

陈素教了一天书回家,正想歇一歇,转头就看到他那倒霉弟子堵在自己家门口。见着他,两眼笑嘻嘻,说出来的话却很是糟心:“先生,学生外放的事儿,您有跟陛下推进么?”

瞧瞧这是什么话?跟陛下禀告还不够,后续还得推进。

陈素拉长着脸:“就属你最闹心!”

宋允知嘿嘿两声,讨好地上前挽住先生的胳膊,用实际行动来表明他可不闹心,他明明是先生最体贴的小弟子来着。

陈素被他黏糊得不行,表面嫌弃,实则心里还真吃这一套,是以每次他都被宋允知用同一招狠狠拿捏。

二人进了屋子后,宋允知就在先生家里吃了顿晚饭。陈素也没卖关子,直截了当地告诉宋允知——陛下还没想好。

一开始,陈素还没琢磨透陛下究竟在犹豫什么,后来才逐渐明白,陛下不是因为允哥儿狮子大开口而为难,是因为害怕允哥儿把神童招牌给砸了而为难。

神童就这么一个,为了扶正这个招牌连状元都搭进去了,这要是倒了的话,陛下还不得赔死?

宋允知听了先生的猜测,急忙道:“我这么厉害,这般聪明,自然会将一切处理地妥妥当当,陛下何必担忧?”

“这话你跟我说没用。”

宋允知说着便要起身:“那我去跟陛下说明。”

“等等——”陈素直接将人揪住了,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哪有你这样火急火燎地跑过去毛遂自荐的?”

陈素承认自己弟子很聪明,他教了这么多年的学生,也就唯有这个最聪明伶俐,什么难事在他面前都能化繁为易。陈素一向骄傲自己能有这样一个得天所助的弟子,可是,这些事情他心里虽然清楚却不好宣之于口。若是他们师徒俩说出来,那就变得自吹自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