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咸鱼被迫考科举 > 咸鱼被迫考科举 第51节

咸鱼被迫考科举 第51节(2 / 2)

宋允知终于露出了微笑。

早这么识相不就好了吗?

说完,冯尚书便恨不得给自己一个耳刮子。

太憋屈了,他为什么要受这份罪?

第64章邀请想请允哥儿去燕国一叙

今日朝中一辩后,结果出奇的和谐,没人再敢反驳,也没人再以任何借口拖延。谁也不想被当众指认为叛徒,尽管没有任何证据,但是,在座都是要面子的。

目标达成,宋允知反正挺高兴的,那股子自信也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甚至觉得自己几乎战无敌手,无所不能了。看吧,凡是他跟先生想做的事都能顺利落地,不必多分析,他显然就是个天才,兴许还是天命之子。

宋允知离开时的步伐都显得异常嚣张。

也就只有他最高兴了,陈素跟秦阆二人反而得暗中防备,生怕旁人冷不丁冲上来揍他。二人最警惕的便是冯尚书了,但是冯尚书被宋允知给气得不轻,年纪挺大一个老人家,硬是被一个小孩儿给气得说不出话来,事后还在殿内闭目休息了许久才终于缓过来。

经此一事,众人对宋允知的忌惮又深了一层,这小崽子轻易不能招惹,否则冯尚书便是他们的下场。

宋允知无忧无虑,还不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即便知道他也不在意,反正冯尚书之前冤枉了他,就算真气出了好歹,那也算是冯尚书小气。

从殿内出来后,陈素还在教导弟子:“日后千万远着点冯尚书,你今日可将他得罪惨了。”

“好歹是个尚书呢,怎么还跟一个小孩子记仇?也太没有肚量了。”宋允知说话间还有些嫌弃。若是他跟冯尚书一样痴长别人五六十岁,肯定不会跟一个晚辈计较。

陈素听罢沉默良久,忽然也觉得冯尚书挺惨的。不过念及他之前那般可恶,又觉得是他自己招来的报应。若非他冤枉了允哥儿,允哥儿也不会挑着他对付,自然也不必受这等气了。

好在今日来的都是体面人,允哥儿在殿中质问的那些话愣是没传出去半分,至于他指着冯尚书的鼻子骂他是叛徒的话,更不会有人乱传了,这事儿说出去可是要毁人清誉的。

冯尚书更不会跟旁人说,他只能白吃了这个哑巴亏。

回了户部衙门后,众人一眼便看出了尚书大人面色欠佳,身子也不适,不少人上前关切,冯尚书心中纵有千言万语,最后却也只是无力地摆了摆手:“罢了,没事,你们各自去忙吧。”

他要怎么说,难道要说自己被一个小屁孩给欺负了,他还丢不起这个人?

外人不好骂,等到唐郢前来寻他的时候,冯尚书才痛痛快快地骂了一场。这个小孩儿他怎么看都不像是孩子,更像是奸佞,小小年纪便如此能言善辩,长大了还不得谄媚君上,结党营私?

唐郢心中也有诸多不满要宣泄,自从宋瑜父子二人出现之后,他本不听话的女儿就更加胡无情无义了,如今甚至立了女户,在外买了宅子,又跟京城各贵夫人交好,一点没将他这个父亲放在眼里。若是没有宋瑜父子的挑拨,唐郢是不信的。平日里众人碍于陈素的面子,不会跟宋允知这样的毛孩子斤斤计较,今日冯尚书这一番话,可是说到了唐郢心里去了,唐郢也不自觉与他同骂起来。

良久,骂够了的冯尚书仍愤愤不平:“我将话撂在此处,那小崽子早晚要跌一个大跟头!”

唐郢冷笑:“但愿这一日尽快到来。”

他早就想要看宋允知登高跌重了。

这二人将宋允知给数落得一文不值,但是架不住这件事仍旧被宋允知跟陈素给做成了。夏国全力推进互市,在西北角与燕国一水之隔的地方设立了互市口,并与燕国正式递交了商贸的国书。

乞符也没想到这事儿能进展得如此神速,等到定下来后,他还觉得一切顺利得不可思议。

没想到夏国朝廷这么好说话。乞符不知道朝中的那一辩,还以为夏国朝中的人也跟他们燕国君臣相仿,都是厌恶极了北戎人,恨不得将他们生吞活剥了,只因实在弱小才暂时蛰伏下来。

如今两国合作,便是转机。乞符觉得自己猜的真是该死的正确,甚至写信告知燕国,夏国亦有反击之心,他们两国可以共谋大业!

他们先前都误解了夏国君臣,夏国人不窝囊,夏国也想抗击北戎,他们如今可以做盟友!

虽然乞符不过十九,还是个少年,平日里在外甚至有几份腼腆,但是这无损于他心中的锐气。他坚信早晚有一日燕国人能扫平北戎,彻底将他们赶出自己的家园,一洗这几十年间的耻辱。

茶马互市只是开始,来日若还有生意,一并与夏国做了了事。便宜了北戎,不如便宜了双方。燕国跟夏国关系越近越有利,这样北戎想要侵犯他们之前,便得先掂量一番自己能否承受前后夹击之后果。他们国力虽不及北戎,但也实在不愿被人反复欺辱。

乞符这些猜测对谁也没说,只是悄悄写了封信寄出去。

他们可以跟夏国来往地更加深入一些,而且国子监这位陈大人还有宋小神童能力不小,都是可以拉拢联盟的对象。

不同于他趁着年节暗中搞事,金隅生等北戎的学生却无知无觉地玩了将近一个月,期间的确众人收到了北戎的来信,各家都斥责他们办事不利。但是那又如此,这本不是他们的错,怪只怪夏国人实在是太阴险狡诈了,声势浩大地点了兵不说,还偷偷弄出了新武器。

夏国都是些阴险狡诈之辈,他们哪里能看得住?不过狡诈归狡诈,夏国这边过年还挺好玩的,每日京中的活动都各有不同,他们北戎入主中原后,虽然也学着中原人过年,但是远不如夏国这样热闹好玩儿。一群半大小子直接玩得乐不思蜀。至于打探消息,开学了再说吧,反正夏国再怎么奋发图强也赶不上自己,怕什么?

元宵节后,宋允知的年礼也终于送到了临州。宋瑜父子俩头一回亲自准备年礼,经验不足,也不知道提前准备,加之年节期间人手不足,路上耽误了好些日子,十五才送到临州各家。

温成是个藏不住话的性子,收到允哥儿来信跟年礼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招呼一群小伙伴同来分享。众人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允哥儿送来的年礼,从信中的描述开始幻想京城是何等模样、国子监是什么境况,心中格外憧憬。

真不愧是允哥儿,在临州是孩子王,去了京城也是当之无愧的神童。虽然不知道允哥儿为什么开窍了,但是管他呢,只要能出名就行,他们不论真假。

一群人围着议论许久,跟友人经过此处的宋阳也无意中听到了他们提到了允哥儿。宋阳驻足细听,很快便听到了他们究竟在说什么,默默听完后,宋阳一声不吭地赶忙加快脚步,逃一般地离开了。

宋阳自然是希望允哥儿过得好,若是他留在临州享受荣华富贵,允哥儿跟大伯却在京城穷困潦倒,那他更接受不了。只是相应的,每每听到允哥儿的消息,宋阳又会很难受。他比谁都知道,自己跟允哥儿还有大伯是彻底回不去了。

只是,若是允哥儿过得好的话,回不去便回不去吧,希望他们在京城能一切平安。

元宵刚过,这批学子便又得去国子监读书了。

不止是宋允知,大半的学生都还没有玩够。待开学之后,众人还在叽叽喳喳地分享着自己这些日子的经历。宋允知听来兴致缺缺,觉得他们说得过于无趣。他很想站在椅子上大喝一声,让所有人都朝他看过来,再将自己在皇宫中舌战群儒的大戏原原本本复述一遍。

上京之后,他出头的次数其实并不少,但是这种光宗耀祖的事,再来多少次都不嫌多。宋允知可想显摆了,但是顾忌到朝中官员的名声,顾忌到冯子归,最终也只能忍耐下去。

憋话真的好难受!如果个可以信任的人悄悄地问他就好了,这样他就可以只跟一个人显摆显摆,宋允知看向江亦行,疯狂暗示。

他有话要说!

正在温书的江亦行见到允哥儿这般做派,放下书卷,从善如流:“允哥儿这些日子是不是又背着我们做了大事儿?”

宋允知难掩激动,好兄弟,还是江亦行懂他。他整个小身子都贴在江亦行身旁,揽着江亦行的胳膊,虽然压低了声音,但还是抑扬顿挫地将自己痛斥不齿官员的经历诉说一遍。

他没提冯尚书,江亦行也不知道那位究竟是谁,只是对于那位大人的经历表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