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磨镜 > 第218章

第218章(2 / 2)

“那你的意思是?”谭万年问道。

“娘娘,微臣提议一共有三。”齐辙道,“第一,裁撤冗员。圣上每三岁一亲郊,大小官员皆得荫子。每逢亲郊之岁,便有数千官宦之子得以封官加职。拿泰和十一年亲郊为例,臣亲自倒吏部查过相关记档,那一年得恩荫者多达一千九百余人。而这些人中,超过五成人所担任的职位是可随时裁撤的闲职,另有二三成人员,根本不具备与其所担之职相匹配的能力,导致人在其位而其职如同空悬,人享其禄而不谋其事。这些人空领朝廷饷银,同时也占据了本该属于有才之士的位置。除此之外,还有圣节荫补、致途荫补、遗表荫补,堪称冗滥。”

他的表达实在算不上委婉,尤其是对于家中正好有走恩荫的途径入朝为官的子弟的人来说。例如林如晦和谭万年。

林如晦一子一孙,具是恩荫得官。谭万年的独子谭致远,是在泰和十一年得的官职,刚好是齐辙用来举例的那一千九百余人当中的一个。

而于林甫有三子,长子从军,三子于敏之参加了本届科考,次子走得也是恩荫的路子。

齐辙却不管他们怎么想,接着说自己的提议:“第二,废除祠禄之制。我朝设置祠禄之官本为佚老优贤,然历经十余朝,如今在册祠禄之官数量之大,俸禄开销之多,早已形成财政负担。此外还有种种不良影响,臣会在奏章中详细说明。”

“第三……”

“小齐大人……”

“林相。”

木良漪出言,林如晦只得闭口。

“你继续说。”

“是。”齐辙接着道,“第三,削减郊祀赏赉……”

木良江只能不断在心中替齐辙祈祷,希望自己的挚友出了大内能顺利回家,不会被人半路套麻袋。

……

齐辙提出的节流之策,成功开启了一场辩论。当今大周朝堂上最具话语权的几个人在垂拱殿里唇枪舌战,引经据典,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争了一下午也没能争出个结果。

木良漪委婉地将人请了出去,耳朵终于得了片刻清净。

“姑娘,该喝药了。”

“放一放吧。”木良漪道,“你放心,我待会儿一定喝完。”

“赢儿,方才他们讨论的事,你怎么看?”

谢赢虽然从始至终一言未发,却一直在认真聆听每一个人的发言,同时也在思考。于是听到木良漪提问,他略想了想,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双方说的都有道理。齐大人提出的三条建议不但能为朝廷节省大笔开支,还有利于肃清朝中风气,同时拓宽了寒门学子进入仕途的道路。但是林相等人的担忧也不无道理,不论是裁撤冗员,还是废除祠禄之制,损害的都是官员的利益,定然会招致大批官员的反对。”

“敢于提出这三条建议,齐大人也可谓大胆直言了。”最后,谢赢用颇为敬佩的口吻说道。

“若让你来决出一个结果,你会如何决断?”木良漪接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