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从连接两个时空的地方突然出现一样,令人错觉时光倒流,连目之所及的破败,都似卷起了泛黄的书页。
老人躬腰拄拐,仍高高地举起臂,微笑向她招手。
“小姑娘,这儿呢,进来吧。”
那一瞬,虞宝意推翻了先前所有理由充分的疑虑。
这儿没死。
她来对了。
第54章水土
老人名叫赵友昌。
他热情地将虞宝意迎进门,几步绕过隔断,后面便是一间古色古香的会客厅。
赵友昌把里外收拾得整齐又干净,连容易见尘的红木家具也被养得油光润滑。
对应那身剪裁考究,穿得一丝不苟的中山装,给虞宝意的第一印象,这是一个有修养的老人。
“我们这儿很少来客。”赵友昌亲自给虞宝意泡上茶,“粗茶,你莫怪。”
她没在赵友昌落座前坐下,一路站着,双手接过那杯热茶,“赵爷爷,是别怪我打扰您才对。”
赵友昌坐了个请的手势,“客套话就不说了,惠玲讲你们拍的东西可以上电视,很多人看,当真?”
“当真。”
老人才同她说起来龙去脉。
这座镇名为山井镇。
顾名思义,此处四面环山,小镇坐落的位置正像一口井。
山井镇被纳入南城管辖范围,纯属是政府被迫担当起“大哥”的名头,要作为榜样,有帮扶落后片区的风范。
可一座早已与国际金融、政治、文化紧密接轨的大城市,还拖着一个犹如从上世纪来的偏郊小镇,始终不像话。
但碍于种种,迟迟没对此处下手,痛定思痛地翻新。
后来,政府盛情邀请社会各界有担当与责任感的企业,来一出普天同庆的政企合作,想将此处改造为一个具备度假功能的风景区。
有种穷亲戚进入大城市,终于要抹干净脸上的灰,洗净指缝里泥垢的感觉。
“你知道为什么拖到现在吗?”
虞宝意摇头。
赵友昌无力地扯了下嘴角,双目边缘结满来自岁月的皱纹,让他这抹笑唏嘘不已。
“这儿还是好过一段时间的,不过很早了,我年轻时候,多的是客人不惜千里来我这儿买玉。”赵友昌指了下某处,“看,那桌上的石头就是我雕的,当时有人出百万买,我也没舍得卖,同它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