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成想吕掌柜依旧不在,说是官府要办春岁宴,人手不够,便把吕掌柜请去帮忙了。这春岁宴办在城郊的一处庄子里,坐马车都得一个多时辰,一来一回的太折腾,说不准今日就不回来了,左右那边也有住的地方。
李大成目光一凝,却并未多言。账房先生一脸的喜色,毫不掩饰。有了知县大人这条门路,青竹阁的生意可谓如日中天,凡是镇上有头面的人,哪个不来他们这消遣,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华灯初上,就数他们门前热闹,车水马龙,鳞次栉比。那些身着锦绣华服的贵客们,或饮酒谈笑,或听曲观舞,一晚上的赚的银子,都顶的上过去一个月的了。
临出门时,李大成状似无意的提醒一句,账房先生连连答应,只是能不能听进去,就不得而知了。
日头半隐半现,风势渐歇,粼粼而来的车马,熙熙攘攘的行人,给宽阔的街道添了些许喧闹。
站在街角,李大成望了一眼青竹阁门前高扬的布旗,转身离去。
街边的茶棚烟雾缭绕,渲染着浓浓的烟火气。花了两文钱,喝了碗茶,歇了歇脚,李大成才起身前往合生楼。
还未到饭店点,合生楼前已经围了不少人,伙计正在人堆里忙着招呼。这边的动静也吸引了不少路人,纷纷驻足往这边瞧,有好奇隔着人群喊了一嗓子,问这是干什么的。连赵先生都都顾不得理账了,出来帮着招呼客人。
倒是搞的李大成一头雾水,赵先生见了他,赶紧迎他进去,“你来的正好,瞧见了吗,咱这卤味礼盒还没卖呢,已经来了这么多人了。”
“礼盒这么快就做好了吗?”还没开始售卖,就吸引了这么多人,李大成也有些意外,还不等他问,赵先生就抢着答了。
“没有,哪有那么快,昨天你走后,我就找了镇里手艺最好的老木匠,忙乎到晚上也只赶出几个。这不拿回来做样子吗,我们也学着你的法子,边试吃边推荐,没成想效果这么好。”自他们接手合生楼,已经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不仅老掌柜高兴,他们这些受赵家恩惠的人,同样跟着欢喜。
“大成,来了,快里面坐。”老掌柜见李大成,忙招呼他上里面的雅间说话,外面人多嘈杂,难免有些杂乱。
推门而入,桌上已经摆了几个食盒,“连夜做了这几个,你帮着参谋参谋!”
青杨木做的食盒有两种尺寸,上边分别描了不同纹样的彩绘。黄桐木不如青杨木贵,做了大中小三种尺寸,辅以藤编的提手,倒也古朴雅致。剩下的便是竹编的提篮,红纸做笺,上面书着“历添新岁,喜事从身”八个字。字迹俊秀,饶是李大成对书法没有研究,都看的出写字之人的功底。
“依我所见,青杨木所做的食盒,只留大尺寸的便好。一来,青杨木质地坚硬,做起来费时又费力。二来,青杨木价高,能出的起价的,自然不是在乎银子的人,定会选大号的礼盒,送人也更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