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生也在其中,远远的瞧见李大成,便放下渔网,小跑着过就打招呼。爹娘和他说过,大成哥与他们家有恩,这份情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他年纪虽然小,却也明白道理,待李大成沈桥比家里的亲戚还要亲近。
听着小孩子稚嫩的喃喃自语,李大成脸上始终带着笑。不远处的河畔,孩子们兴奋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渔网里赫然一尾巴掌大小的鱼,正活蹦乱跳想要挣脱出来。
他悄然瞥了一眼泛着寒光的冰面,叮嘱了几句千万别上冰面,才静静的看着赵春生蹦蹦跳跳的回到小伙伴身边。
难得天晴,除了小孩子出来玩耍,几个闲散惯了的汉子,也乐得扎堆儿闲聊。说着说着就扯远了,镇上又来了新的妓子小倌,或是谁家的媳妇夫郎长的好看。嘴里蹦出的诨话,猥琐又下流。
好些年轻的妇人夫郎,见了他们都绕路走,免得凭白被攀扯,还闹个大红脸。真要撕扯一番,丢的也是自己的面子。上了年纪的婶子阿嬷却不惧,只要听见少不得啐上两口。
见李大成板车上拉着这么些兔子,有人问好奇问上一嘴。李大成随口敷衍了一句,脚下的步子却没停。
等李大成走远了,有个汉子往地上啐了一口,不屑的开口:“不就是挣了点银子,瞧那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
说话的是村里出名的懒汉王六子,王六子的爹是个泥瓦匠,有手艺傍身,日子自然过的比旁人好。只可惜他爹早早的就走了,扔下孤儿寡母,家里虽有些积蓄,这几年也被王六子挥霍的差不多了。
二十多岁的人了,连个媳妇都没娶上,整天在村里晃荡,瞧见谁家年轻的媳妇夫郎,都少不了用龌龊的眼神瞄着人家,在村里着实是不受待见。
上次他就在村长家门口,瞄了沈桥几眼,就被李大成狠狠的瞪着,像要吃人一样,这个愁他可一直都没忘。他这话一出,本以为身旁的人会跟着附和两句,谁知却没有一个人搭腔。
那几个人也不是没脑子的,说些闲话自然没什么,却没必要给自己招惹麻烦。李大成哪是这么好惹的,通过王贵家和李家的事,李大成的名声早就打出去了。
王六子见他们一个个畏畏缩缩的,不由得冷哼一声,顺便奚落了几句。
“你厉害,不也是等人走远了,才敢说吗,有本事你当着李大成的面说啊!”有个汉子不服,张嘴就怼了回去。
“就是,自己都是个怂包,还有脸说别人!”
他们打不过李大成,却不怕王六子,好几个人都跟着帮腔。王六子觉着丢了面子,恶狠狠的瞪了几人一眼,掉头就走。
李大成全然不知,推门进院的的时候,不见小夫郎的身影,只有崽崽迎了过来。许是第一次见活物,对着竹筐里的兔子,发出阵阵低吼。兔子受了惊挤作一团,他拍了拍小家伙的脑袋,警告了两句,崽崽才不情不愿的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