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快穿之回收站 > 快穿之回收站 第174节

快穿之回收站 第174节(1 / 2)

中年人锲而不舍,“大娘,那我能不能跟着你们一起去大江村,我不太熟悉路啊!”

正好葛二刚买了包子回来,葛大娘一看自家儿子,可不就更有了底气。

心想他们有三个人,这人才一个,而且还是去自己村里的,要怕也是他怕才对嘛!

头发纱巾很快卖光。

一行四人果然一道去等了公交车,一路坐到了大江村。

下车的除了他们四个,还有五个人。

这五个人里头,有两个是同村的。

另外三个,就是一家三口的样子。

葛二刚一眼就认出来了。

“咦?你是冯老师吧?你这是来找江易?”

冯老师也认出了葛二刚,还略有点小激动,“呀,是小葛同志。你好你好,我是带着孩子来……”

话到嘴边,他又改了词。

“来拜访江易的。”

葛二刚笑着点头。

“哦哦!上次你来找江易,我也跟他说了。”

心里却是纳闷,上次这位来找江易,那是白教授有事,这次来找江易,怎么还带上老婆孩子了?

总不能是为了让他家闺女认干亲吧?

一趟车下来的同村村民听着他们这话,就忍不住笑了。

“今儿这是什么风吹的呢!都是找江易的!”

“看见我这包了没有?里头有三封信,都是寄给江易的!”

如今的邮递信件,在城里还有邮递员来投送,到了村一级,那就只能统一送到镇上,由各村的村干事负责定时取信。

这位村民,就是那个负责送信取信的干事。

作者有话说:

第134章八零年代(43)

来客和三封信到江家小院的时候,江易正在清点可回收库里所有木制家具。

捐一台黑白电视机就让他发了一笔绿叶币的小财,要是他把这些木制家具也都能捐出去呢?

那天去村里小学的时候,他就顺便瞧了一眼,教室里那些书桌和凳子,都还是原主上小学时的老古董了,不光掉漆还掉渣!

而回收库里,就有上百套,不知道是哪家培训机构扔掉的桌椅。

这些带抽斗的桌子,还有带靠背的椅子,虽说都不是全新的吧,可比现在小学校用的,要好上百倍。

要不想法子进城去租个小卡车?

这样拉上一趟就能把这些桌椅都名正言顺地弄到大江村。

除了这些桌椅,还有好些个办公桌、文件柜、书柜、茶几、床之类。

这些东西,放在现代,都是笨重的二手货,很难找着合适的愿意接手的人家。

但在这里,如果说是白给的,或者十块五块就能拿走,那肯定能一抢而光。

而且拿走的人肯定不会束之高阁,那肯定要大用特用啊!

这个生态收益可就大了!

没准还间接保护了这个年代的森林资源呢。

要不,他还是开一个家居兼杂货店?

也不用太好的店面,只要能有个幌子让他摆放几样家具和电器就行。

再去寻寻门路,买一辆二手的破卡车?

有自己的车,那想干什么都方便啊。

要知道这个时代,私人几乎都没车,也就是一些厂子和政府事业单位才会有车,要想用这些车那都是有麻烦的规矩的,普通人,除非家里有当司机的,或者跟司机是亲朋,不然连车毛都别想摸上一根。

他就拿出手机,在上头规划着在哪里租个小店面,用多少成本,摆放什么货物……

正写得起劲呢,他家就来客人了。

冯老师一家人他倒是不意外。

他自从认识冯老师,知道冯老师一直在为闺女的人工耳蜗攒钱,就回去翻了电子垃圾库。

还真让他找着了好几款。

虽说别的东西,比如收音机,比如电视机,他一定是保守地先把最老的那些拿出来。

但这人工耳蜗它可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