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挑起最后一缕石膏粉,在空中悬了半秒,又寂无声息地落回。成了。
转台上那张脸,与我对面那个金发碧眼的男孩,像镜子内外的一对双生,连那微翘的唇角都分毫不差。
只不过,一个是冰冷的、凝固的完美,另一个,是温热的、会呼吸的麻烦。
不得不承认,上帝在捏造西方面孔时,线条给得格外大方,棱角分明,像天生就是给雕塑家预备的。
不像我们东方人,那点烟云般的韵味,是靠骨头下头那点微妙的起伏撑着,坚硬的塑泥,难堆出那份活的气韵。
眼前的麻烦,他叫leo。
算是我现在的男友。
今年刚满十八,比我小着两岁,青春的汁液仿佛还能从他皮肤底下掐出来。
我们在同一所艺术学院里消磨时间,我摆弄我的泥巴石头,他在琴房里拨弄音符。
这尊石膏像,耗了我小半个学期,总算是交了差。
我拍掉手上的白灰,冰凉的手机屏幕在我指尖下亮起来,未读消息很多。
学校的,朋友的,还有朴延星的。
是,我披着另一重身份,在朴延星的粉丝里,用庞大的钱与时间,堆砌起一个大粉的交椅。
几个与我地位相当的同僚,连同他的工作人员,我们窝在一个小小的群聊里。
那些需要抛头露面的应援,我自然不会去,我的角色很简单——在需要的时候,当一个沉默而慷慨的提款机。
于是,隔着网络的千山万水,我和朴延星,又攀上了关系。
说真的,他这个墙角,比我想的要难挖。
我每天扮演知心姐姐,嘘寒问暖,字斟句酌,可他递过来的话,永远像裹着糖衣的玻璃珠,亲昵、甜美,却透着一股硬邦邦的分寸感。
「谢谢姐姐今天的支持。我下台了喔,马上回家啦。」
这样的话,想必是复制粘贴,群发给了通讯录里一长串的姐姐。
我回:「延星太辛苦啦。快回家吧。」
指尖在“啦”字上停顿了一下,最终还是按了发送。
这是游戏规则。
“还在看他?”
leo不知何时凑到了我身后,温热的气息拂过我的颈窝,他的中文依旧带着别扭的腔调。
虽然我的英文流利得可以去当同声传译,可我偏爱听他这样,一个字一个字,笨拙地,为我搭建我们的语言。
我熄了屏,转过身,对上他那双蓝得像海的眼睛。
“你很介意?”